扎根大山32年 达州“夫妻小学”教出50名大学生

06.01.2014  14:14

  

  

  原标题:扎根大山32年“夫妻小学”教出50名大学生

  今年50岁的杨国伍,从18岁高中毕业开始,就在达州开江的大山里当起了“教书匠”。跟着他的还有他的妻子,2001年,夫妻俩筹建小学的愿望终于实现,小学建成让附近的几百名孩子读书更加方便,这些年来,这个小学里已走出去了50名左右的大学生。

  他们的行动

  历尽千辛万苦,修建民办村小,夫妻俩解决了孩子们的读书问题。

  他们的自豪

  从这所村小走出的大学生就有50名左右。这让夫妻俩自豪不已。

  他们的愿望

  希望学校越办越好,希望更多的好心人能帮助这群留守儿童。

  在达州市开江县拔妙乡长堰沟村,有一所被附近村民称为“夫妻小学”的学校。今年50岁的杨国伍,是这所学校的创办者。今年1月2日,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他正在讲台上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为孩子们讲数学试卷。

  邵柏英是他的妻子,同时也是该校的代课教师。她除了代课,还照顾着孩子们的饮食起居。这所小学名叫长堰沟小学,坐落在大巴山深处、巫山脚下,与重庆交界。近几年,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附近孩子的上学问题让家长颇为担心。

  这座小学的成立,不仅解决了父母们的担忧,更让许许多多的留守儿童通过学习知识走出大山。为修建这个学校,杨国伍夫妇俩自筹资金70多万元,扎根大山32年,至今,他们还负债20余万元。

  方便照顾 他们与孩子共住一屋

  寒冬的早晨天还没亮,杨国伍和妻子便起床了,开始一天忙碌而平淡的生活,这样的日子他们经历了32年之久。邵柏英则将寄宿学校的孩子一一唤起,帮他们穿衣,教他们整理被褥,然后到学校食堂吃早饭。吃完早饭后,邵柏英来到幼儿班照顾孩子。闲暇之余,她还要给孩子们洗衣服。

  该校目前有7名代课教师,小学6个年级外加7个幼儿班,学生共有160名。孩子们的年龄从3到13岁不等,都是本村和附近村的孩子,他们中以留守儿童居多。由于大多父母外出务工,孩子们的食宿成了最大问题。为了更好照顾孩子,食堂每餐都会搭配荤素菜。

  夫妇俩的卧室和低年级孩子的宿舍同在一间房里,一墙之隔的是26岁的儿子的卧室。“和孩子们住在一起方便照顾,儿子也在学校住也能‘搭把手’。”邵柏英欣慰的说,现在儿媳也在该校当代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