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难”小微融资 互联网金融功能发挥待考验

25.08.2014  14:06
核心提示:因规模小、信用体系不健全、无有效抵押贷款等诸多因素,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长期难以得到解决。尽管不少金融机构已经开始通过缩

 

      因规模小、信用体系不健全、无有效抵押贷款等诸多因素,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长期难以得到解决。尽管不少金融机构已经开始通过缩短业务流程、创新设计贷款产品等来寻求解决之道,但中小微企业融资仍然面临渠道狭窄、融资能力低下、成本难以负担等重重困境。有市场人士指出,近期市场对降息呼声逐步加强,由于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未来不排除为稳定经济增长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的问题。

      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出现,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新兴通道,其流动性与灵活性也在弥补区域间融资成本差异、补充传统金融不足、标准化小微金融服务等方面占据优势。不过,互联网金融输血小微企业能力依旧有限,在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同时,推动国内征信系统及法律制度的完善,才能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和风险。

      银行发力 难解中小融资需求

      业内普遍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也是老大难问题。一方面,我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银行具有市场垄断的地位。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贷款由于额度小、企业财务记账不规范、信息不透明、有效抵押物相对不足、单个企业金融需求个性化不明显,银行出于效益与成本控制方面的考虑,中小企业难以成为银行的主流客户。

      不过在监管部门最近几年的引导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得到不断改善,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也倒逼银行必须将服务目光下移至中小企业,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例如民生银行(行情,问诊)、招商银行(行情,问诊)等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异军突起,中小企业贷款成为部分银行的重点竞争业务之一。

      随着最近两年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商业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上也找到了更好的路径。据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目前多家股份制银行推出了供应链金融系统,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订单、应收账款、存货和运输仓储等信息可以通过这些进行分类归集和传递到所需的供应链各方。银行可以通过实时分析处理业务项下的额度信息、交易信息、资金信息、物流信息等各类数据,自动识别和控制信用风险,实现快速放款。该类创新惠及了供应链上下游大量的中小企业。

      另外,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产品设计上也有所创新。例如,商业银行贷款到期,按照惯例企业续贷需要先还贷,而企业资金往往投入到生产中抽不出来,这种状况给部分资质较好的企业造成困扰。据记者观察,部分银行近年来对破除“先还后贷”进行尝试。兴业银行(行情,问诊)在2013年10月就推出小微企业信贷产品——“连连贷”,对经营情况良好、以兴业银行为主要结算银行的小微企业,在贷款到期日无需偿还本金,通过放款与还款的无缝对接,延长还款期限,实现借款人贷款资金在原授信到期后延续使用,以此支持小微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资金周转。这类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小微企业过桥资金筹措难、成本高等问题。

      近期,管理层也进一步发力引导金融机构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继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十项措施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难题之后,银监会紧接着也公布了《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对流动资金周转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又临时存在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经其主动申请,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提前按新发放贷款的要求开展贷款调查和评审。这有望解决银行业流动资金贷款业务中存在的期限设定不合理、业务品种较单一、服务模式不够灵活等问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管理层和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上均不断突破,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4.1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5.7%,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出5.6个和2.3个百分点,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7个百分点。虽然今年上半年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较快,比重有所提高,但是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重在6月底比3月底低了0.04个百分点,为18.25%。

      不良率高 银行风控无奈惜贷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银行渠道的贷款隐形成本太高,除了要考虑比较长的贷款周期外,可能还要额外付出一些成本。现在倾斜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政策非常多,但是从我们企业看却没有看到实际的效果。”经营一家纸箱厂的陈生表示,这几年公司经营利润不高,资金紧张的情况时有发生,但现在去银行贷款的压力却越来越大,融资成本急剧提高。

      在陈生眼中,规模不大的企业除了承受比较高的贷款利率外,还需要付出很多其他的隐形负担,比如为了拿到银行贷款,很多银行要求企业一部分的保证金,即在贷款前存以部分款项;或者要求企业在一年度期前将所借款项付清然后再发还下一期贷款,若银行贷款资金收紧,企业也可能拿不到下一期资金;又或者银行要求企业购买理财产品,最终到手的贷款仍难满足企业所需要的资金。“表面上银行的贷款利率不高,但申请贷款过程还要缴纳其他费用,或者做一些存款承诺,加上偶尔的人情公关,这笔费用实际上也是企业的贷款成本。”

      不过,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困局,银行也有不少难言之隐。在某国有大行从事企业信贷业务的徐平告诉记者,目前中小企业不良率不断攀升,贷款风险加剧,银行不得不谨慎考虑放贷。“经济形势不好,银行的风险控制就会更加严格,很多中小企业风险非常高,在浙江还有不少企业的负责人在外面欠下很多赌债,申请贷款的财务报表也有不少作假的成分,这些在风控上肯定不能过关。”与此同时,由于此前承兑汇票和信用证因“套利”而被收紧,一些企业开始转而通过伪造业务合同或者多做利润等方式进行骗贷,令银行也不得不警惕这类金融犯罪。

      徐平坦言,尽管政策上要求银行更多倾斜小微融资,但从银行内部风控和合规化角度考虑,从严放贷也是无奈之举。据了解,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银行内部考核实行的是责任认定制度,若经办人手中的贷款项目出现坏账,将会受到扣除一定额度的绩效奖金的惩罚,同时相关负责人还会受到银行内部的警告,“严格的考核制度,虽然是为了规避风险,其实也让银行人员会主动选择绕开一些企业的贷款申请。”徐平同时提到,银行自身也有放贷压力,需要疏通贷款渠道,尽管考核严格,但对于符合银行风控条件的优质企业,除了直接的贷款渠道外,还会为他们积极定制合适的贷款产品以满足企业贷款。

      另在某城商行工作的银行人士透露,目前不少放贷项目还存在企业负责人将所获贷款用于其他用途的现象,一些贷款项目的工作人员只在乎能收回贷款,对贷款流向把控并不严。但对于银行而言,贷款用途是重要的审查环节,需要相应的材料佐证,一旦发现用途不合规,银行就需要控制贷款发放或者收回贷款。

      “输血”有方 互联网金融仍待考验

      一方面,小微企业经营和成本压力居高不下、融资能力低下、“资金饥渴症”难消;另一方面,则是传统金融渠道放款有限、服务难以满足需求,这也促使当下互联网金融市场异常火爆,不少企业借款人纷纷转身互联网平台寻求融资服务。在业内人士看来,针对企业融资,互联网金融有着放贷速度快、贷款审批流程简单的优势,能够以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满足中小企业所需资金。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平台既可以弥补传统金融缺失的部分,也可以将民间借贷阳光化,降低借贷者的融资成本,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对于国内金融服务而言,90%的小微企业实际上很难从银行方面拿到贷款,有些是贷款额度不高,银行操作风控和流程的成本太高;有些则是短期大额贷款,银行也无法通过贷款申请,但这些中小企业贷款往往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来得到满足。”地标金融总裁刘俠风分析指出,互联网金融本身的出现有其合理性,主要是作为银行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能够满足小微企业灵活、高效的贷款需求。

      “有些企业可能是为了短期弥补资金缺口,需要短则7天或半个月的借款,这种借款项目相对利率较高;而有些企业则可能是为了生产或经营性项目的需要,会申请半年或1年期的借款项目,利率则会相对较低。”针对P2P平台高于普通银行渠道的贷款利率,刘俠风表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借贷相对是一个利率市场化的平台,企业提出借贷需求,并有偿还条件,投资人就可以进行资金出借,“网络借贷平台本身也需要风险控制,如果借贷企业资料完备、信息充分、有抵押物及其他还款来源保证,借款利率就会相对低一些。”

      尽管行业发展呈现井喷状态,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险事件也层出不穷,从去年10月开始,不少P2P网贷平台出现负责人跑路、平台倒闭等事件。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负责人坦言,平台选择的经营模式将直接决定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行业仍在发展初期,需要各方面的完善和规范。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主要解决的是小额、快速的融资项目,融资服务实际上是杯水车薪,相比庞大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其输血能力有限。

      有P2P业内人士建议,未来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完善,一方面在未来可以通过对互联网征信平台上金融数据的分析建立起相应的评判标准,对各类贷款项目做好风险定价和贷后管理,以降低平台风险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则需要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出台相应的监管政策细则,以避免行业出现的骗贷、造假、圈钱等行为扰乱互联网金融秩序。

      破解“融资难”任重道远

      今年以来,管理层在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和改善中小企业信贷环境的力度上明显加大。

      央行在今年进行了两次定向降准。第一次降准发生在4月份,央行决定自4月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合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一个半月后,央行宣布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外还为鼓励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及扩大消费等作用,下调其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长速度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高,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占同期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占比也比一季度高。不过截至6月底,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重比3月底要低。分析人士认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较好改善。

      为进一步提升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水平,监管层近期再度两次出手。首先是国务院在7月5日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金十条”),其中提及: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的不合理上升,遏制变相高息揽储;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清理不必要的环节,整治层层加价行为;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等。

      随后,银监会于7月24日发布了《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 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通知》提及:一是首先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设定贷款期限,主要是指流动资金贷款;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地开发符合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的各类贷款产品,“倒贷”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分析人士认为,监管层各项措施落实后,有望督促和引导银行业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管理的精细化水平,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有效地满足小微企业灵活多样的资金需求。“金十条”出台后,短期企业融资利率或将小幅下降,惠及小微企业。

      但也有观点指出,经济企稳和银行动力不足,相关措施对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预计比较有限。例如“金十条”的内容属于银行表外资产业务指导,综合来看实施效果可能一般。如果严厉实施,则可能导致银行被动性降低非标业务息差。如果银行放弃非标链条,直接给小微企业贷款,相当于把表外不良挪回表内,非银行所愿。另外,银行负债成本上升趋势确定,压缩息差直接影响利润,其动力明显不足。

      业内人士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监管层和商业银行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压力仍然任重道远。

      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

      目前,监管部门鼓励资本市场相关机构,围绕中小企业及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推动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来看,加快推动未盈利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培育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以及扩大债务融资工具和规模等,将有助于中小微企业更加便利地直接融资。同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及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也不断发展,通过丰富做市商、协议转让、发行债券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开展融资。

      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

      对于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的难题,资本市场一直在通过制度和业务创新等,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进行良性互动。

      实际上,目前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措施也大多和服务实体经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挂钩。今年8月,证监会提出要完善创业板制度,在创业板建立单独层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进一步支持自主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推出“小额快速”的定向增发机制,大幅缩减再融资周期。另一方面,全国中小企业私募发行制度也正在逐步完善。深交所有关人士表示,近年来交易所持续推动债券品种创新,结合深市中小、民营企业多特点,推出可交换债,股债结合为上市公司股东盘活存量,拓宽融资渠道。8月11日,深交所又推出公募可交换债规则,公募可交换债有望亮相。

      与此同时,近年来新三板及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的快速建设也成为草根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统计显示,截至8月1日,新三板挂牌公司达898家,总股本为358.56亿元,已出函同意挂牌并正办理股份登记等相关手续的企业达217家。据了解,多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中小微企业已通过定向增发、股权质押贷款等方式提高了融资比例,实现了投融资的直接对接。此外,全国各地政府及金融机构也积极参与建设本地区域股权市场,形成以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为主、交易为辅的运行特点,通过私募股权、债权以及衍生出股权质押融资业务,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机构合力解决企业烦恼

      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命题,监管层积极推动机构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行直接对接,通过推动业务和产品创新,整合各方金融资源,搭建产融之间良性的互动平台,多举措纾缓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形成对中小企业从早期创业到成长成熟的完整服务链条。

      在8月20日“聚焦前海金融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论坛上,深圳证监局人士表示,深圳证券公司等市场机构也从中小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推出了包括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商小额借贷平台等一系列快捷便利的融资服务渠道。目前,深圳证券公司承销发行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已累计超过60家,规模近百亿元。在创业融资方面,深圳目前已经培育和聚集了超过8000家创投机构,管理资本超过4000亿元,成为全国创投最活跃的地区。深圳创投机构投资的中小企业累计已经超过3500家,培育上市企业超过400家,对深圳乃至全国中小企业的早期创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针对成长成熟阶段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需求,中信、国信证券等部分市场机构通过单独或与上市公司合作等方式先后设立了40余家并购基金,通过这种新型市场并购机制,帮助深圳企业孵化全产业链优质资源。此外,多家证券公司在海外设立了专门的分支机构,为深圳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并购技术资产、发展业务提供了较好的服务。

      此外,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创新和突破也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提供新鲜思路。据深交所方面人士介绍,继去年成功推出阿里小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后,今年以来积极运用资产证券化产品支持棚户区改造、重大设备租赁融资和信贷资产证券化,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创新型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