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大救援 叙大铁路被埋隧道88小时4名工人成功获救

11.08.2015  10:14

  “他们都还活着!”昨日凌晨2点半,叙大(叙永县到古蔺县大村镇)铁路中坝隧道传出4名被困工人获救的消息,现场所有救援人员都沸腾了。

  4天前的8月6日,位于泸州市古蔺县古蔺镇的叙大铁路B标段中坝隧道进口左侧导洞突然涌出泥水,正在主洞掌子面处喷浆作业的4名工人被困隧道。8月10日2点半,4名被困工人全部被救出,此时距离事发已经过去了整整88个小时。目前,4名工人生命体征平稳。

  成都商报记者 蒲康林

  专家解读

  为何能幸运获救?

  经历88小时,期间地质灾害频发,工人们缘何得救?全程参与救援的专家彭良田分析,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得力于救援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方案,“基本上隔一会儿就会讨论调整。”

  “固定台车,修建栈桥和打通第二个救援通道是这次救援的关键点。”彭良田说,固定台车保障了洞内泥石流的稳定,防止了次生灾害的发生;修建栈桥保障了救援继续进行;第二个救援通道位置的确定,都经过了反复论证,最终一起保证救援成功。

  彭良田说,洞内工人心理素质好,自救措施得力也是救援成功的关键,“他们充分利用洞内的地形转移到了高处,四个人精神上互相鼓励互相照看,也是获救的关键。”

  救援现场

  两人从洞内爬出来

  10日凌晨2点左右,救援现场灯火通明,所有人都在等着一个消息。2点10分左右,距离隧道口140多米的山腹进行了再次爆破。

  “他们都还活着!”2点半左右,比这次爆破还要激动人心的消息传了出来。随后,现场目击者罗先生便看到救援人员背着4名浑身是泥的工人从隧道里走了出来。紧急处理后,4名工人被送上了救护车。

  “他们的精神状态不错,有两个工人直接从洞内爬了出来。”现场救援人员介绍。其中一名便是22岁的曾定炳,洞外爆破刚进行完毕,他和工友们便发现出路已经打通。虽然4天没吃饭,但毕竟年轻力壮,和一名工人爬了出来,随后其他两人也被救了出来。此时距离四人被困,已过去了88个小时。

  昨日上午12点,护工邓学鹏向记者讲述了刚接到被埋工人曾休庚的情形:病人全身冰冷,满身都是泥,头发像被浆糊粘在一起,“光是热水敷洗就花了一个多小时。”由于头发清洗很麻烦,加之头上有伤,邓学鹏只得将曾休庚的头发推掉。医生检查和诊治后,曾休庚随即沉沉地昏睡了过去。

  “(获救后的)那种心情语言无法表达,完全像重生一样。”工人李庆才说。被困隧道时,他想的最多得是自己“要完了”,但更多还是在心里祈求能够获救,“几天来都没怎么睡过觉。”

  据了解,4名被困工人分别叫刘言银、李庆才、曾休庚和曾定炳,四人均来自云南昭通。

  洞内求生

  安全帽接滴水解渴

  在病床旁边的柜子上,放着一把沾满泥巴的小手电筒。就是这把小小的电筒,照亮了4人的求生路。

  “隧道里又黑又冷,只有我带着这把手电筒。”曾休庚说。8月6日上午,古蔺天气闷热,他们如往常一样穿着小褂、戴着安全帽进入隧道内部进行喷浆作业,“原计划干6个小时就出来”,没想到随后就出了事情。“当时泥石流飞速涌出,几分钟就将通向外边的出路堵住了,完全跑不赢。”曾休庚说。

  4名被困工人中经验最丰富的曾休庚立即带领其他几名工人向里面撤退,先是爬到了喷灰浆的断面上。四个人并排在断面上坐着,隔10分钟打开手电筒查看下面泥石流的上涨情况,“之所以这样,是要节约用电。”

  “最开始泥石流每小时约涨20厘米,3小时后断面就被淹了。”曾定炳说。断面被泥石流淹后,几名工人借助手电筒的照明,爬到了距离隧道顶部80厘米左右的钢管架上。“我们把找来的木板铺在上面,4个人坐着靠在一起。”曾休庚说。

  在钢架上的时光很难受,4个人也互相说话,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各自家人,几人回忆,到后来,都没力气说了。8月7日中午12点左右,钻隧道壁的声音传了进来,这让几个人都很兴奋,他们立即敲钢管和大喊回应外边。“当时感觉看到希望,巴不得他们早点把我们救出去。”李庆才说。

  等待救援的时间是漫长的,肚子饿是最直接的感受,他们强忍着熬下去。好在隧道顶部有水滴下,几个人就用安全帽收集滴水解渴。事发后10多个小时,年轻的曾定炳难抵困意,开始打瞌睡。曾休庚和李庆才就提醒他不要睡着了,“担心他掉到下面的泥里,不然三个人合力也拉不出来。”

  下雨积水

  救援过程一波三折

  “这是我们修建铁路以来最困难的一条,喀斯特地貌、突泥突水(注:突然涌出泥水)、地下暗河时常发生状况。”承建方负责人黄和平介绍,2009年11月进场施工以来,项目克服了很多困难。

  8月5日下午,古蔺下了一场暴雨,6日上午10点半,事故便发生了。

  按照最初的方案,救援人员计划在右侧导洞向主洞钻出“生命通道”,用于和洞内人员联系和通风。7日当天至8日凌晨,救援人员先后钻了三个洞,遗憾的是都打在了主洞内的钢梁上,无法向内运送食物,只好放弃,“只有一个能向内输送空气。”所幸,第一个“生命通道”钻通后,救援人员利用生命探测仪进行了探测,发现里面有生命迹象。

  7日下午1点半开始到8日白天,救援现场断断续续下起了雨,隧道内的积水也越来越多。8日晚上6点左右,救援人员开始在右导洞打通向被困人员的救援通道,9日凌晨1点50分左右打通,但该洞随即被洞内的泥石流堵住。从该洞涌出的泥石流超过1米,救援人员无法通行,救援再度陷入僵局。

  经过专家组研究,救援人员利用钢管在右侧导洞泥石流上搭起了一条120米左右的栈桥,上面铺上木板,供救援人员通行。“第二个洞我们在第一个基础上调高了2米多,成功通到了里面。”现场救援人员说。

  对于工程下一步的情况,承建方负责人黄和平表示,接下来将带领工人把隧道所有洞孔全部封闭,集中处理善后事宜。同时,承建方将召集设计部门重新设计下一步的施工方案,待方案确定之后再做打算。

  特写

  隧道里的22岁生日

  88小时生死大救援,4名工人无疑是幸运的。而对22岁的曾定炳来说则更加特别,因为这个阳历生日他是在阴冷的隧道里度过;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被困88个小时后,救援人员将他和工友救了出来,这天正好是他22岁生日后的第一天。

  昨日上午12点左右,记者在病床上见到了入行半年的曾定炳,他皮肤黝黑,肩膀上还有擦伤的痕迹,但精神状态不错。谈起在隧道里过阳历生日,他不好意思地一笑,坦言自己并没有想这么多。“想得最多的是家人,毕竟我还没结婚。”曾定炳说。听到钻洞壁的声音后,他显得比其他人乐观,“几个人中我睡觉睡得最好。”

  作为年轻人,曾定炳进洞时带着自己的手机,被困后他时刻注意着自己手机的电量。“需要照明的时候,我就开机用一下,用完就关了。”曾定炳说,而当救援通道打通被救出来后,他还利用手机在QQ、微博和微信上向大家报平安,“回复了10多条,手机没电了。”

  谈及下一步的打算,曾定炳表示“以后再也不进隧道干活了”,说完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