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床位空着 流浪者 “不想被送回家”成拒入住理由

06.12.2013  11:47

   寒夜,10名流浪者依旧选择流浪

      救助站工作人员问流浪人员:“去救助站,洗个热水澡,换身干净衣服,睡个舒服觉,送你回家。愿不愿意?

  进入12月,成都气温骤降。为防止露宿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挨冻挨饿,成都市民政局加大了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夜间巡查力度,派出救助专车在三官堂、文殊院、火车北站等流浪人员较为集中的地点循环搜救,劝说、引导或护送他们入站,帮助他们返乡。近日,成都商报记者跟随巡查队一起上街劝说,但记者发现,大部分露宿街头的流浪者并不愿意接受救助……

  街访流浪者 “不想被送回家”成拒入住理由

  21岁小伙:

  不想回,家里一个人都没有

  晚上8点半,在一环路北三段2号的成都银行门口,两名流浪人员头对头缩在被褥中睡觉。身旁还扔着一只刚刚喝光的白酒瓶,其中年纪稍大的一位睡得不省人事。“老乡,冷不冷?被子薄不薄?”听到工作人员的询问,年轻的那一位缓缓侧过身,探头张望:“还好。

  他叫张小明(化名),今年21岁。即便有被褥遮身,他仍把帽子套在头上睡觉。张小明自称是云南昭通人,这是他在成都街头度过的第二个冬天。“来成都已经3年了,被子是捡来的。”“你来成都做啥的?”“耍。”“有没有人欺负你?”“没有。

  张小明并不是一名乞讨者,他白天靠拣塑料瓶为生。“一天能挣二三十块钱。”挣到钱,张小明就去附近的茶铺喝茶,顺便给手机充电。他的手机是一台老旧的黑色诺基亚,手机没有SIM卡,晚上窝在街头睡觉时,他会用耳机听手机里的音乐。

  据张小明说,他去年曾进过一回救助站,救助站还买了火车票助他返乡,但火车才到宜宾,他就提前出了站,“不想回,家里一个人都没有。

  “小伙子,这张爱心联系卡给你。愿意接受救助时就给我们打电话,或者照着卡片上的地址走。”本着自愿救助的原则,工作人员只好把民政救助爱心联系卡递给他。

  80岁老人:

  不去,我都是等死的人了

  东顺城南街55号附12号,是一条比较安静的背街,沿街一排铺面的卷帘门外,挨着睡了6个流浪者,其中一人还抱着一只狗。生人还离着几米远,狗就开始吠起来。

  每个流浪汉的头脚旁,都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杂物和家当。纸箱子、编织袋、碗……甚至还有一张放在相框里的“重孙儿的照片”。为了睡得舒服些,有人用纸板把大理石墙面包起来,还有人把褥子垫在三轮车上,改造了一张临时床,空气中有些发酵的酒糟味。

  才晚上9点,6个流浪者就已全部“就寝”,都躺下了。“大爷,冷不冷?”“不冷。

  “你在这住了多久了?”“睡了一年多了。”一位老人自称是资阳市保和镇人,今年已经80岁了。他下半身盖着一床军大衣,上半身紧紧裹着一床皱巴巴的藏青色棉被。

  “去救助站吧,老人家,可以洗热水澡,换身干净衣服,睡个舒服觉,送你回家。

  “不去,我都是等死的人了。”老人有些固执地说。工作人员只得把爱心救助卡递给他,“遇到困难记得打电话。

  住在附近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这排门面从来没开过,又是偏街,因此就成了流浪者的集中露宿点。“前两年,还有好心人给他们熬粥送过来。”散步经过的市民李大姐说:“这些人日子过得好,白天聚在一起打牌,晚上就喝小酒。

  中年流浪汉:

  哪有这么好的事哦,不可能

  今年59岁的邓久(化名)是合江亭社区的低保户,每月能领500多元的低保金。邓久说,自己离过婚,和老婆孩子十五六年没来往了。邓久白天拾荒,晚上露宿街头。据他自己介绍,他的廉租房申请已通过,正等着社区的工作人员联系他。“冷不冷?愿不愿意接受救助?”“我要是进了救助站,担心社区的工作人员找不到我。

  工作人员挨着问了东顺城南街上6位露宿者,没有一人愿意进救助站接受救助。“不想被送回家”“救助站里需要干活”都成了街头露宿者拒绝入站的理由。

  三官堂的一个三角绿化带背后,也睡着两个流浪汉。来自中江的流浪汉,四十岁左右,只有一床皱巴巴的被单搭在胸口。

  “冷不冷?去救助站,洗个热水澡,换身干净衣服,愿不愿意?”工作人员上前询问。

  “哪有这么好的事哦,不可能。”这名流浪汉接过爱心救助卡,满脸怀疑。他白天扫厕所,偶尔还干些擦皮鞋的活,“月收入90元。

  成都市救助管理站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夜间露宿街头的人大多是拾荒者和工作无着落的人,以及部分财物丢失生活无着落的人,乞讨者反倒很少。“成都白天出现的街头乞讨者,近八成是职业乞讨者,其中一些甚至是团伙,租房住。

  提供食物、住处;对突发疾病的人员及时送医;帮助有返乡需求的人联系亲属,提供乘车凭证

  探访市救助站:

  600个床位

  500张空着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来到位于成华区御风一路33号的成都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站大门敞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即使在凌晨,也有20多位工作人员值班,以便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24小时的救助服务。

  在救助站门口,记者碰巧遇见了前来寻求返乡救助的一对母子。他们盐源县人,为治疗儿子的肌肉萎缩,家里花了30余万,“房子和羊都卖了,没钱回家。”儿子的脚上缠满了厚厚的绷带,母亲告诉记者,是火车站遇到的一位好心人将他们带到了这里。

  递交了两人的身份证,经过身份信息核实,填写了救助情况记录表,母子顺利入住救助区。由于儿子行动不便,工作人员还特别表示争取在次日就将母子俩护送到西昌,再通过西昌的救助站送母子俩返回盐源。

  下午四点,来自内江的小欧正在户外活动区晒太阳。小欧是内江隆昌人,今年25岁,在救助站才住了一晚,正等着返乡。“今年运气背,单位都不愿意要我。”小欧本来尝试在成都找份临时工干到春节回家,但因工作时间太短,没有单位愿意接收他。上周,小欧身上的钱花光了,开始了他的露宿生涯。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才去派出所求助,派出所把他送到了救助站。“这里睡觉可以盖两床被子,比外面强多了。”小欧说,中饭吃的是南瓜、青笋、冬瓜汤和白米饭。“卫生、能吃饱。

  据成都市救助管理站的负责人介绍,救助站有600个床位,而现在每天接受救助的儿童和成年人加起来才100人左右。除了提供食物、住处,救助站还会对突发疾病的人员及时送医,并帮助有返乡需求的人联系亲属,提供乘车凭证。对于露宿街头的流浪者,进入救助站,不但能洗个热水澡,还能在更衣区领到合身、干净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