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困难群众 变“等客上门”为“主动上门”

28.11.2014  10:40

      郫县建立困难群众帮扶救助体系,成为民政部“救急难”试点县——
□记者  刘星
        11月21日中午,郫县友爱镇弥陀村村民黄嘉根端起碗,一勺一勺将白米饭喂到妻子刘秀芬口中。4年前的一场车祸,黄嘉根受重伤,妻子成了植物人。“最近住院已经欠费6000多元了。”黄嘉根叹气。上门来的友爱镇人大副主席敬连会安慰他:“别担心,我们会帮你解决的。
        敬连会的底气,来自郫县近年来完善的困难群众帮扶救助体系(俗称“救急难”)。靠这个体系,敬连会可以动员多个部门甚至社会组织的资源,救助临时遇到困难的群众。如今,郫县已经成为民政部“救急难”试点县。
        4年前的一场车祸,黄嘉根家境急剧下滑。儿子离家,儿媳改嫁,家里只剩82岁的老母和4岁的孙女,全家人几乎没有收入,欠下20多万元医疗费。“我们正在摸排困难群众,建立台账时把他家的情况报上去。”弥陀村民政办主任魏平说,因为黄嘉根没有申请低保,所以未享受过任何政策优惠。
        郫县民政局局长彭祖成介绍,目前正在依托村(社区)组织、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摸底困难群众的情况,让救助从“等客上门”变为“主动上门”。
        两年前,郫县开始试点“救急难”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建立困难群众台账,各乡镇、村摸排辖区内的困难群众情况。2014年,全县“救急难”对象数据库共录入重点困难群众295户。根据这些群众的不同情况,民政、住建、教育等19个部门给予改造房屋、临时救助、大病救助等优惠政策。
        目前,郫县已经成立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办公室,建立19个部门参与的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教育就业培训体系、卫生康复体系、政府和慈善共同救助体系、社会关爱服务体系四大体系。“一个季度一次多部门联席会议,一个月镇干部一次走访,困难群众的难事正在逐步解决。”德源镇人大副主席杨云彬说。
        今年,郫县财政还拿出300万元建立困难群众帮扶资金,其中120万元用于困难群众建房,180万元用于临时救助。
        8月17日晚,是郫县郫筒镇居民李会过得最漫长的一晚,因为她儿子罗秋原正躺在省医院ICU病房。儿子的手术费需要40万元。随即,一场爱心行动在全城展开。在郫县民政局号召下,支援者走上街头募捐,郫县所有出租车和各家社会组织加入其中,最终,共有31万元爱心资金交到了李会手上,手术得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