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脱口秀”的幕后故事——德阳市人大创新干部任后监督机制
10月8日,有关德阳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反响还在发酵:一份由德阳市人大常委会撰写的专题询问意见已被送往德阳市各相关部门,意见明确要求,各部门需在12月31日前将办理情况书面反馈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这场专题询问发生在9月17日。德阳市政府携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住建局等14个部门到场“应考”。聚光灯下,“务实”、“脱稿”、“只讲干货”等关键词成为与会者最深刻的印象。
“规定发言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更不能打官腔、说空话。”德阳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贺平说,在10分钟“脱口秀”的背后,部门“一把手”们更将经历从年初的脱稿汇报履职打算,到年末脱稿述职并接受测评的一整套“考验”。
借助这些“武器”,德阳市人大正探索形成一整套干部任后监督体系。
干部任后仍需“应考”
2014年2月26日,德阳市经信委、科知局、环保局和农业局的“一把手”成为第一批在人大常委会上陈述年度履职打算的干部。按照要求,这4名“考生”均是脱稿发言。
脱稿上台陈述,被德阳市人大常委会视为干部任后监督的一项创新举措。“述职并不新鲜,但以往述职的形式局限于各部门向人大提交书面汇报材料,监督效力有限。”德阳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主任黄旭说,仅凭一纸文字,人大难以了解部门工作推进的实际情况,也会导致被任命人员接受监督的意识淡化。“一把手”第一次亮相后,一位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认为,脱稿汇报的方式可以促使“一把手”亲力亲为,认真思考,有效增强监督制约的效力。
去年12月30日,德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对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的履职监督试行办法,将尝试固化为制度。根据该办法,德阳市人大每年都将安排数个部门一把手在人大常委会上陈述履职打算,并在第二年人大常委会上作述职报告,接受测评。为了使这种监督更具群众基础,还要在当地媒体上摘要公布。
贺平希望,述职形式的转变将为人大监督带来实实在在的“威慑力”——“如果‘一把手’测评满意率较低,除了将结果报送市委、市政府外,还将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对其进行约谈。连续两年测评满意率低的,市人大常委会还可向市委提出相关人事工作建议。”
继经信委、科知局、环保局和农业局的“一把手”后,德阳市发改委主任杨庆龙是第二批上台说“打算”的干部之一。“感觉像交出了一份保证书,说出来就备了案。”杨庆龙还透露,自己原本准备了40个字的小抄,但到了现场根本没敢摸出来。杨庆龙还在会场取经,准备今后在单位内部也搞这样的“脱口秀”述职。
“下一步,我们将在形成初步的运作经验的基础上,再扫监督死角,继续坐实干部任后监督体系。”贺平认为,在年初“说打算”、次年年初“扯回销”的基础上,平日里的监督更要跟上。“通过视察、询问、暗访、调研等多种日常监督形式适时跟进,避免以说得漂亮代替工作漂亮的情形发生。”
以环境保护为例。作为首批汇报履职打算的“一把手”之一,德阳市环保局局长胡坚的汇报获得了全场认可,但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并没有一“听”了之。
在胡坚汇报履职打算后,德阳市人大就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指出“工矿企业粗放式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市区内餐饮油烟净化、油气回收等工作亟须加强”等具体问题。
最终,这些建议在今年初胡坚的述职报告中宣告落实,而在今年9月17日举行的大气污染防治专题询问会上,胡坚再一次面对聚光灯,与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迎接人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