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放开“单独”二胎 政策将影响近2千万人

16.11.2013  10:56

视频截图:十八届三中全会调整完善生育政策 单独夫妇可生育二胎 来源:央视网

【看点】《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新京报讯 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即一方独生子女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国家卫生计生委昨日发文称,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同时也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专家表示,放开“单独二胎”不会导致人口暴涨。

调整可缓解人口老龄化

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同时,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速,今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突破2个亿。老龄化危机、用工荒,已让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危机。

调整生育政策,被视为缓解“人口老龄化”,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手段。

国家卫计委昨晚坦言,如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而“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就是要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国家卫计委认为,放开“单独二胎”的决策,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放开后人口不会暴涨

同时,放开“单独二胎”不会带来人口暴涨。国家卫生计生委介绍,进入21世纪,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稳中有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民收入增长、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健全,特别是城镇化水平提高,妇女总和生育率还可能进一步下降。因此,放开“单独二胎”,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符合人口发展规律,有利于稳定适度的低生育水平,减缓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后过快下降的势头,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现实环境的制约,育儿成本的提高,让很多年轻人不会盲目跟风生育。”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尹志刚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指出,由于生活、教育成本的提高,低生育思维定式已在处于生育期的新生代家庭中悄然形成。

■ 解读

半数“单独”夫妇愿意生“二胎

新政主要影响城镇育龄夫妻,大城市夫妇生育意愿低于中小城市

昨晚,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介绍,“单独”二胎政策全面落实后,在全国范围内,将影响1500万至2000万人,他们是一方独生子女,且已育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妻。

翟振武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他说,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前期开展的生育意愿调研,上述1500万至2000万符合生育新政的夫妇,大约50%-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

由于我国此前实施城乡有别的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的独生子女远少于城市。因此,翟振武说,此番“单独二胎”新政,影响的主要是城镇育龄夫妻。

不过,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单独”夫妇的生育意愿也并不相同。翟振武介绍,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二孩”生育意愿较低,但在中小城市,符合条件的夫妇,很多都希望新政尽快实施,以合法生育第二个孩子。

国际上通常使用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一生所生育的婴儿数),来描述一个国家的生育水平。当总和生育率小于2.1,代表其新生人口不足以弥补上一代人的数量。国家卫生计生委昨晚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5-1.6。

近年来,学界普遍认为,由于我国数十年来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过低的生育水平,导致社会日益濒临人口老龄化危机。

那么,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我国的生育情况、总和生育率会有哪些改变?

翟振武说,经过多轮测算,我国城乡一致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后,总和生育率会有所提高。特别是新政启动后4~5年,会出现生育堆积的释放,并在今后两三年,引发一个小的生育高峰,但总和生育率最高不会超过2,之后开始回落。因此,新政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会维持低生育水平。

■ 数说

我国人口状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总人口为135404万人,全年出生1635万人,死亡966万人。

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中国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下降到2012年的12.1%;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8%,下降到2012年的4.95%。

生育率

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下降到2012年的1.5-1.6,比2000年下降0.1-0.2。

劳动年龄人口数

2011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9.41亿人峰值,2012年下降为9.37亿人,按此趋势,2030年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仍可保持8亿人以上。

老年人口数

2012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到14.3%,2013年底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2亿,而2025年、2030年将分别达到3亿和4亿。(魏铭言)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