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推进新型城镇化

20.01.2014  21:43

   一、2013年工作回顾

  黄奇帆在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较好完成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全市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由8.2∶52.4∶39.4调整为7.9∶50.5∶4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利润850亿元,增长4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93亿元,增长15.5%。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启动,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150元和8306元,增长9.5%和12.5%。一年来,主要做了十方面工作:全力扩内需稳增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内陆开放提档升级。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切实加强“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平安重庆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清醒看到,重庆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正处在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内生增长机制的“四个关键节点”,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支柱产业较少,材料、化工、装备等行业还持续低迷,部分企业亏损增加、负债加重,培育新业态和新增长点显得十分迫切。二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市场机制发育不够,民营经济单体规模和竞争力有待提升。三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区县发展特色不鲜明,产业支撑能力不强,贫困人口依然较多。四是政府性债务管控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部分区县融资成本较高,债务规模和偿债压力较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五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能源调度和要素保障难度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任务还很艰巨。六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还存在不少问题,社会治理体系亟待加强。七是政府自身建设存在薄弱环节,职能转变尚不到位,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改革创新和服务群众意识不强,谋发展解难题办法不多,推诿扯皮、消极懈怠时有发生,甚至有些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我们要直面这些困难和问题,不麻木、不回避、不绕道,认真应对和解决。

   二、2014年目标任务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约束性要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稳中求进、改革统领和全市一盘棋思想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以五大功能区域为平台,完善和实施分类配套政策,细化和落实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和互联互通,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和整体功能提升,促进全市科学发展。

  (一)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掌控好消费、投资、外需“三驾马车”,按不同功能区域实施差异化调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持续扩大汽车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活跃面向大众的日常性消费,培育电子信息、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推进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商务集聚区等40个重大项目群建设,保持必要的投资强度。

  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一般贸易协调发展,加快培育保税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离岸金融结算、软件服务外包等新型业态。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严格按五大功能区域实行差异化用地政策,优先保障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用地,规范城镇建设新增用地,盘活闲置低效用地。

  着力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源头规范,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年度收支计划制度,实施全口径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举债程序。

  (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以市场倒逼促存量盘活,以招商选商促增量做优,以科技创新促转型升级,构建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抓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国家页岩气开发示范区建设,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促进应用产业化。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各类总部和高端商业集聚。做大做强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创新发展金融业态。积极发展期现结合、服务全国、具有定价能力的要素交易平台。积极发展咨询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加快度假区、精品景区、精品线路和相关项目建设。

  把创新驱动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加工贸易向研发设计环节拓展,推动“重庆制造”向“重庆创造”转型。深化技术股权、职称评定考核和知识产权市场化改革。

  (三)发展现代农业和做好三峡后续工作。抓好“三农”工作,集中精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切实加强三峡后续工作,努力让广大农民和库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稳定粮油、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规模和产量,保障好“米袋子”、“菜篮子”。严把农产品环境安全关,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监管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立足功能定位和资源优势,建设丘陵山地特色农业基地,培育一批百亿级产业链,促进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和设施园艺农业,抓好农业园区示范。

  持续推动秦巴山区、武陵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加大产业、金融、科教、旅游扶贫开发力度,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整合农村宅基地复垦、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搬迁等政策,有序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加强三峡后续工作。优化三峡后续实施规划,编制二期规划,积极对接国家计划。保护库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消落区和重点流域水污染。搞好天然林保护,建设库区生态屏障。抓好重点集镇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避险搬迁,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大都市区与大生态区联动,引导产业、人口和城镇功能合理分布,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立足五大功能区域的不同分工,完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建设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的现代城市群。

  以农民工为重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坚持农民自愿,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工作地就地转户,促进转户人口向主城、区县城和有就业吸纳能力的中心镇集聚。统筹解决转户居民城镇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问题。健全政府、社会和转户居民共同分担转户成本机制。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合理均衡布局。实施十大基础设施项目,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公交都市,优化城市路网,治理易堵路段,提高通勤效率。规范管理户外广告、城市照明、防涝和公共消防设施。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大胆探索,稳妥有序,取得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新突破,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国资监管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实施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分类指导。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步伐,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清理和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具体办法。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集群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保税物流、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

  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制定准入负面清单,清除市场壁垒。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推行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认缴制。加大要素价格和公共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力度,落实差别化电价政策,推进居民阶梯水价等改革。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深化金融改革。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探索建立风险自担、服务实体经济的民营银行。发展社区银行、村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进一步探索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新模式。探索跨境人民币运用渠道,试点保税金融和离岸金融业务。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分类财政政策,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五大功能区域差异化发展。改革财政产业扶持资金管理方式,设立一批引导产业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深化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

  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鼓励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保护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增加农民住房财产性收入。优化布局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力争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速。

  (六)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内陆开放是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显著特点和工作重点。要主动融入对外开放大格局,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在更大范围拓展发展空间、集聚优质资源、提升竞争能力。

  强力推进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加快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促进跨境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发挥好开放引领和改革示范作用。

  完善内陆开放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体系。依托两个保税区,完善团结村铁路口岸、进境肉类和水果指定口岸、保税贸易中心、集散分拨中心的功能要件,积极争取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发展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委内加工、非国产货物入区维修等新业态。运营好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发展陆航、江海、铁海等多式联运,积极融入横贯东西、联结南北的对外经济走廊。加强与沿江、沿海、沿边地区跨区域通关协作,推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提升引进来走出去水平。建立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体系,推进金融、文化、医疗、教育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全方位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主动对接国家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提升与中亚、欧美、东盟等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加强渝港、渝澳、渝台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深化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点。加快成渝城市群互动联系,推进与周边地区的联合协作。

  (七)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保基本、保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把促进就业创业摆到突出位置。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促进产业与就业良性互动,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和本土创业。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职工个人缴费办法,调整大额医疗保险起付标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残疾人、孤儿保障服务。

  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优化农村校点布局,加快城市新建小区学校配套,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强学前教育。开展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交流试点。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促进科教融合、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医师多点执业,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依法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

  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建立与五大功能区域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培育区域文化特色。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民族特色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性开发利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

  完成22件城乡民生实事年度任务。

  (八)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着眼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深化平安建设。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建设,大力整治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监管制度体系,形成食品药品监管社会共治格局。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健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进信息化、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减轻基层组织负担,合理提高村、社区工作者报酬。加强实有人口管理,推行居住证制度。

  完善群众权益协调保障机制。健全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权益保障机制,促进合理诉求及时解决,及时疏导情绪、化解矛盾、保障权益。

  (九)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主体功能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制度、法律和文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制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按五大功能区域优化生态格局,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超载人口梯度转移,减少生态环境负担,涵养和保护好三峡库区、武陵山区青山绿水。强化大都市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加强机动车尾气、扬尘、燃煤污染控制,逐步关停30万千瓦以下火电机组。抓好次级河流综合整治,统筹城镇和工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整治噪声污染,切实解决噪声扰民突出问题。有序扩大退耕还林范围,推进生态修复重点工程。保护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湿地资源,推进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推进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加快建设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库,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生态资源预警机制,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不同功能区域、流域上下游的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环保市场,扩大排污权交易规模。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改革发展任务越繁重,人民群众期盼越强烈,政府越应加强治理能力建设。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第一,加快职能转变,推动政府善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清理、精简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服务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以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灵活运用财政、金融、产业、价格等政策工具,增强经济调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搞好政府新闻发布,办好政务微博,公开政务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第二,全面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建立科学严谨的法治政府建设评价体系,增强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的能力。严格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体制、程序和方式。

  第三,改进工作作风,建立常态机制。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整治“四风”,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政治纪律“八严禁”、生活作风“十二不准”,以作风改进取信于民。扎实开展“五个专项行动”,严肃查处违规超标。遵循功能分区,改革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良好政风。

  第四,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政府清廉。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媒体和公众监督。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形成震慑。深化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以制度设计控制腐败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