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官员“欠债失信”应该怎么治?
政府与官员“欠债失信”该怎么治?
背景 :新华社记者在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系统中搜索发现,纳入失信“黑名单”的政府及职能部门“官员失信”案件目前超过1100件,债务主要体现在工程款、借贷款等方面。
京华时报发表刘雪松的观点: 从司法实践来看,不履行法院判决确定的支付、赔偿等义务责任的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长期以来竟然是各地法院执行工作的难点,这让人十分尴尬。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权大于法”的乱象遗留与意识残留,必须重处重惩,以儆效尤。正因此,关于加大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失信行为惩处力度的议题,被摆到了日前召开的中央深改组会议上,并且明确强调,将危害群众利益、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作为治理重点。具有国际标准意义的情况应该是,公职人员被法院判决失信,不仅不能被提拔使用,还应剥夺公职资格。这是政府部门公信力止损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其他公职人员的强烈警示。党政机关失信也好,公职人员失信也罢,都是危害法治公正公平、社会稳定的最大隐患。不论是何种原因不理旧账、问责不力、乱做担保,现任的主要领导如果不主动履行责任,上级执纪和监管部门,就应该将他们的现任职务撤除,并且纳入仕途发展的“黑名单”。
小蒋随想: 地方政府或官员个人欠债不还,在性质上有差异,在“执行难”中各有各的掣肘。某些地方的“地方债”问题突出,“没钱还”源于地方财政吃紧、形象工程耗费巨大。官员个人欠债不还,本来与官方行为是两回事儿,却由于某些官员用公权“混搭”私利,用权力关系网影响正常执法。比较而言,惩治官员个人赖账失信相对容易,但仍需权力监督到位,执法不徇私情,这也是整肃干部队伍乃至反腐的重要一环。更难啃的硬骨头是,地方行政部门乃至地方政府“没钱还”,这涉及一个单位或一级政府的偿债能力。如果地方经济不振、财政持续欠收,谁来为地方债买单?这也是高层严控地方债的原因。消化存量性地方债务需要时间。这之中,还要分清哪些是“刚需性”政府借债,哪些是“浪费工程”产生的欠款,根据具体情况,对主政官员与责任人进行处理。
“极端维权”需要法治到位与纠偏
背景 :11月19日下午2时许,廊坊市(霸州市)煎茶铺镇荣乌高速北发现一非法运狗车,报警无效后,志愿者决定驾车拦截运狗车,结果被运狗车撞行10余米,视频中有人说“车报废了,人也不行了”。据悉,轿车内有3名志愿者受伤。目前警方对此事正在进行调查。
新京报发表承章的观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在高速公路上拦截检查行驶的车辆,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法执行紧急公务除外。志愿者不是执法机关,没有权力替警察代行执法,强行拦截贩狗车辆,依规定要受到罚款、行政拘留等处罚,后果严重的,还要被追究刑责。志愿者在高速路上拦截运狗车,涉嫌危险驾驶罪。《刑法》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要处拘役,并处罚金。这几名拦截运狗车的志愿者,名为保护动物,实质上却充当了法律破坏者的角色。用僭越法律的方式去拦截运狗车,这已然陷入魔怔,将自己送入法律禁区。志愿者要明白一个道理,哪怕运狗车是违法的,也不能以罪抗罪,以暴易暴,逾越法律去实践动物保护,去高速路上不惜以生命代价拦截运狗车辆,是违背法律的“闹事”行径,这条红线不能突破。
小蒋随想: 一些动物权益保护人士存在偏执倾向,他们认为自身行为是正义的,奉行“偏执狂才能生存”,怀有倒逼性维权目的。对于这类人的举动,道不同者很难理解。偏执乃至暴力有两个层面的结果——首先是打破四平八稳,极端行为将引发社会质疑与关注;在此基础上,如果社会思考偏执与极端的成因,可能催生相关法律的进步与权益维护水平的提升。后一种情形也是某些人士看重的,这进一步增加了剑走偏锋的威胁隐患。遏制偏执与极端带来的隐患,减少倒逼的冲动,正当的执法与维权渠道必须更给力更畅通。就本例而言,“报警无效”可能是志愿者决定驾车拦截运狗车的转折点。警方为何没能及时接警与出警,我们不得而知,但志愿者曾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想法。志愿者驾车与运狗车“较量”,将自身置于危险之中,也给其他社会车辆与人员带来风险,已然涉嫌违法。另一方面,运狗车硬撞志愿者车辆,是否涉嫌故意伤害?要体现法治公正,警方必须认真调查,公平裁决。此外,警方此前为何没有及时出警,也该有个说法。
小蒋的话: 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