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政协委员:抓好特色化业态促进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12.01.2014  11:52

  中新四川网1月11日电(周迪迪)“纵观目前各古镇的业态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业态单一,有碍于古镇发展。”11日,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文旅集团市场部副总经理谭暘在此间举行的成都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发言时讲到,只有抓好古镇特色化业态发展,留住游客的脚步,“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业态是指符合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消费方式,能代表地方文态的特色工艺品、旅游剧目演出、地方名小吃等,即在古镇旅游中能让游客停下来消费就是业态。她表示,近几年,成都市政府重点打造的6个古镇,大多身体本底优良,远离城市喧嚣污染,空气自然清新,但古镇大多采取散装敞放形式,这些业态经营没能体现出其古镇特色,甚至对环境带来破坏。
    “黄龙溪的竹编、洛带古镇的伤心凉粉、五凤溪的沱江河鲜……”谭暘说道,各个古镇都有自己独特的业态经营,对于这些有历史文化渊源的业态,要梳理、保护,做精做细做出名气,做成品牌。
    各个古镇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活动,如黄龙溪是全国著名的“火龙之乡”、平乐古镇的竹麻号子等,她表示,“这些本土化的民俗非遗活动不仅吸引游客眼球,同时也变成一种商业行为。
    谭暘看来,成都古镇文化历史资源丰厚,要充分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让历史文化得以很好利用产生价值,形成特色化的业态经营;引进打造符合古镇文化底蕴的业态经营模式;清理淘汰不适当的业态模式。“酒好也怕巷子深。在信息化多媒体时代,还要增强品牌意识、多角度多形式营销推广。
        “好的业态模式才能留住游客,让游客充分体会到独特的川西乡土民俗文化的魅力,增加游客和古镇连接的紧密性,才能实现古镇游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谭暘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