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召开 促进我省散杂居少数民族民生改善界别协商会议
我省除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地方3州、3县外,有18个市为散杂居民族地区,全省散杂居少数民族常住人口73.2万人,主要分布在16个享受民族地区待遇县(区)和98个民族乡。今天上午,省政协召开“促进我省散杂居少数民族民生改善界别协商会议”,就我省散杂居少数民族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省直部门进行了专项协商,有关省直部门对意见建议作了答复。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十二五”以来,全省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00多亿元,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但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影响,当前,我省散杂居少数民族民生领域还存在:一是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电力不足、饮水困难,居住条件较差,个别民族村寨群众生活艰辛。二是收入水平较低:产业发展滞后,就业能力较弱,扶贫任务比较艰巨。三是社会事业、教育发展滞后,就医困难,新农合参保率不高;传统文化保护任务艰巨。
省政协委员建议:一是加强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级领导联系民族乡、村等制度,开展对口帮扶;二是制定规划,整合扶持项目和资金,重点投向交通建设、电网改造、人畜饮水、危房改造等领域。三是大力发展产业,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就业能力。结合少数民族康庄工程等项目,将部分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艰苦和过于分散的少数民族移民到新村建设规划区,加快少数民族脱贫步伐。四是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如:对民族乡和少数民族群众较多的高寒山区村小、教学点进行合理调整布局,增加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办学规模,加强民族乡幼儿园等学前教育设施建设,提升散杂居少数民族学生资助水平,进一步加强民族乡医疗卫生水平,加大“民族地区阳光天使计划”实施力度。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传统技艺等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大政策落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
下月,我省将召开民族工作会议,将积极采纳各方建议注重成果转化,将散杂居少数民族问题在会议中提出,加强呼吁、调研和指导,促进地方工作,精准扶持散杂居少数民族民生改善工作。
四川台记者王映报道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四川广播电台新闻频率: FM:98.1,FM: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