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一代工作融入脱贫攻坚 四川五类困境儿童获重点关爱
编者按
近年来,四川省各级关工委把关心下一代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大局,汇聚各方面力量,着力立德树人、帮贫助困。组织捐资助学活动,支持青少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关心关爱贫困家庭学生、农村留守儿童,实施精准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组织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志愿者等到贫困地区扶贫帮困……记者撷取了部分地方关心下一代工作亮点,展现助孤帮困取得的成效。
从今年开始,全省各级关工委把五类困境儿童作为重点关爱对象给予帮助。这是记者11月14日从省关工委获悉的。
五类困境儿童包括:孤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重病、重残儿童,特困供养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其中,特困供养儿童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法定抚养人无抚养能力的儿童;贫困家庭儿童指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城乡低保家庭中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
“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是扶贫良策。”省关工委执行主任张中伟指出,关爱困境儿童工作要着重抓好三个落实,即落实监护人、落实救助措施、落实结对关爱。
近几年,全省各级关工委主动把关心下一代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大局,共筹集资金3亿多元,帮助“五失”青少年解决了就学、就医、就业等难题。
接下来,各级关工委将展开一系列行动:配合民政、公安等部门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行动,依法加强散居孤儿和困境儿童的监护;配合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完善救助关爱机制,对困境儿童开展分类救助;配合公安部门帮助无户口困境儿童解决户口登记问题;结合脱贫攻坚省内对口支援工作,深切关爱贫困地区的困境儿童。
目前,全省已建立关心下一代基金会21家。这些基金会将与公益慈善组织加强合作,为特殊困境儿童办好事实事。
助孤帮困 他们这样做
巴中:精细救助“一个不少”
近年来,巴中市关工委深入开展“精准助孤帮困,服务脱贫攻坚”系列活动,让全市5791名困境儿童一个不少得到关爱。
精准识别、精准登记、精准审批——5791名困境儿童,由巴中市关工委组织五老志愿者逐户调查和核对,该市民政局对这些孩子分别建档,做到一个不漏。
在市关工委积极推动下,巴中市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审批建档的困境儿童实行动态管理,做到“精细救助帮扶到人一个不少,精心关爱温暖到人一个不缺”。乡镇关工委和民政办采取一人一张“爱心卡”的方式,使救助政策落实到人;区县民政部门确保每个孤儿每月按时领取生活补助;全市6200余名五老志愿者,对5791名困境儿童开展联系关爱活动……在“助学、助孤、助医、助业、助困”活动中,全市1349名散居供养的孤儿和缺乏监护人的困境儿童,全部落实了监护人及其职责。
凉山: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总体部署
凉山州委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脱贫攻坚总体部署,为关工委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凉山州委还制定下发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细则,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农村、学校、机关、企业关工委组织,并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同级党委目标考核,与党建和组织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州政府把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州、县(市)关工委每年办公经费不少于20万元,乡镇(街道)不少于2万元。目前,全州建成关工委组织5618个,创建“六好”基层关工委组织2707个,有2.5万余名五老志愿者开展关爱服务。
各级关工委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推动优秀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有力促进了关工委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全面过硬、全面加强。2015年以来分别有4名基层关工委办公室主任被省、州表彰或提拔重用。
宜宾:量身定制帮扶计划
日前,2017年第二期农村青年(新型农民)技能培训班在兴文县开班,为当地贫困青少年传授苗族服饰设计、制作传统工艺。这是宜宾市关工委为有效提升贫困青少年技能知识,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目标采取的新举措。
近年来,宜宾市关工委制定精准帮扶策略,广大五老志愿者通过多种形式结对帮扶困难青少年,促进贫困青少年健康成长。
筠连县蒿坝镇高桥村八组孤儿王世香四姐弟在关工委帮助下,搬进了新居;屏山县残疾女青年潘远香在县关工委帮扶下成功创业,以她的故事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远山牧草香》获全国微电影大赛二等奖。
从解决青少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宜宾市关工委明确了1.5万余名五老志愿者及爱心人士结对帮扶3.3万名“五失”青少年和留守儿童。
为提升青少年技能技术,宜宾市关工委动员广大老科技工作者、老专家,开展贫困青年种养技术培训6万多人次,帮助1万余名贫困青年走上致富路。
广元:“多位一体”常态化助孤帮困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元市各级关工委动员和聚集社会力量常态化开展助孤帮困关爱工作。
广元市关工委完成了《关于全市“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青少年)调查报告》,推动该市一系列关爱帮扶政策出台,包括将认定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纳入政府救助对象;为每一个“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落实至少一名代理监护人,负责他们的日常教育和监管等。
如今,该市已建成一支县区、乡镇、村居(社区)、学校、家庭广泛参与的留守学生关爱队伍。各乡镇关工委就近组织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结对帮扶,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行心理关怀、学习辅导和日常关爱活动,建立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青少年)救助对象动态管理制度。
泸州:持续凝聚关爱能量
近年来,泸州市关工委积极推进关爱工作创新发展,先后被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及省关工委、省文明办表彰为先进集体。
创建关爱基金会。泸州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募集资金2200余万元。
关爱的触角不断向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延展。帮助和支持美琪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成立关工委,在向阳集团、天绿粮油等5家民营企业创建了关工委。
努力创建教育新载体。针对校园欺凌、毒品等问题,拍摄微电影在全市各中学播放,引导学生遵纪守法、远离毒品、积极向上。
泸州市关工委还探索实施了“1+3+N+N””关爱工作新模式关爱工作新模式,,即对每一名“五失五失””未成年人未成年人,,落实一名五老志愿者结对关爱志愿者结对关爱;;每周谈一次心每周谈一次心,,每学期访一次学校学期访一次学校,,每年送一次温暖每年送一次温暖;;协调多个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关爱行动。目前,已有4000余名五老志愿者参与结对关爱“五失”青少年。(记者 陈婷)
责任编辑:杜雨洲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