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高质量完成深度贫困地区“春季攻势”
□记者 刘佳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昭觉县贫困村从2013年底的191个減少到153个,贫困人口从22303户、95276人减少 到 17466户 、75108人。 贫 困 发 生 率 从31.8%降至25.07%。”1月22日,在成都举行的全省扶贫移民工作暨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上,我省专门组织大小凉山彝区13县开展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座谈,昭觉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拉马子塔汇报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对2018年更是充满期盼,“今年计划完成60个村退出、2.8万人脱贫任务,脱贫攻坚将取得阶段性成效。”
藏区彝区45个深度贫困县是脱贫攻坚重中之重,2018年,我省如何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实现深度贫困地区“春季攻势”高质量完成,成了座谈会上热议的话题。
从打“赢”转变到打“好”
2018年我省计划实现100万人脱贫、3500个贫困村退出、30个县摘帽,其中深度贫困县摘帽12个、1245个贫困村退出、27.3万贫困人口脱贫,计划脱贫人口占全省任务目标的27.3%。
脱贫攻坚越往后,剩下的越是硬骨头。特别是我省彝区藏区45个深度贫困县发展历史“一步跨千年”,深度贫困与民族宗教、社会治理等相互交织,既存在基础薄弱、经济落后等共性难题,又存在藏区稳定工作任务繁重、彝区禁毒防艾形势严峻等个性难题,打好脱贫攻坚战面临严峻考验。
据悉,我省已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意见》,明确提出“三增一免”总体要求和住房、产业、生态扶贫等“七个聚力攻坚”。制定省级、4个州(市)级《实施方案》,以及加强脱贫帮扶、建设飞地园区、人才振兴、禁毒防艾等4个配套《意见》,并分年度制定若干专项方案,构建起“1+5+4+N”的政策体系。
全面加强帮扶,向深度贫困县新增帮扶力量,做到42位省级领导同志联系指导,92个省直部门 (单位)、117所高校、39家医院、65户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深度贫困县定点扶贫。45个深度贫困县实现每县平均都有1至2名省级领导联系指导,1至5个省直部门 (单位)、3所高校、1至3家医院、1至3户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1个经济相对发达市县对口帮扶“六个一”全覆盖。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未来3年各级财政累计新增300亿元用于45个县脱贫攻坚,总量达1210亿元。
确保彝区藏区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在全省扶贫移民工作暨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上,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移民局局长降初部署工作时强调,2018年深度贫困县要全面启动实施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4个配套意见和14个年度专项实施方案,持续实施好 “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彝区十项扶贫工程”和17条特殊支持政策,扎实推进省内对口帮扶,加快 “飞地园区”建设,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还要推动深度贫困地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内跨省流转使用。同时,要突出特定群体,强化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群体的精准帮扶。
开展“春季攻势”营造冲刺氛围
“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道路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大小凉山联动推进移风易俗,特别是聘礼金双高治理”,在22日的大小凉山彝区13县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峨边县扶贫移民局局长叶道理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写好“问题和建议”,并就此进行了交流发言。
记者发现,金阳县、马边县、昭觉县、金口河区、雷波县、峨边县等深度贫困县在交流发言中所提及的 “问题”和 “短板”,主要集中在干部人才、资金项目、道路交通、产业持续增收、生活习惯改善等方面。
如今,我省彝区藏区脱贫攻坚利好政策不断,各地正找准差距、补齐短板,努力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1月23日,省政府副省长尧斯丹在动员部署“春季攻势”时提出,各地各部门要把服务基层、精准培训、科学指导作为“春季攻势”的重要任务。“春季攻势”期间,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和45个深度贫困县对口帮扶单位要开展专班对接,细化帮扶措施,落实资金项目,派出骨干力量和帮扶地一起加快推动实施。
一要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培训,特别藏区彝区更要加大对县、乡、村扶贫干部的培训力度,各帮扶部门和单位要抓好“传帮带”,切实解决好脱贫攻坚工作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
二要加强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尤其是藏区彝区贫困劳动力丰富、大有潜力可挖,要提前对接好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对口帮扶企业、“万企帮万村”企业、飞地园区企业的用工需求,采取45家技工院校、培训机构专门培训和企业实地培训等方式,提升就业技能,建立稳定渠道,促进转移就业。
三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深化“四好村”创建,注重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深化基层法治示范创建,切实抓好贫困群众的宣传动员、教育引导、立法规范,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推进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引导贫困群众尽快融入现代文明。要建立 “早干早支持、多干多支持”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尊重贫困群众脱贫意愿,探索帮扶政策、项目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的办法,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扩大他们在扶贫各个环节的参与度,提高贫困群众主动脱贫意识。贫困群众没有内生动力,脱贫攻坚也就没有希望,特别是藏区彝区还要在这方面多动脑筋、多出实招,创新作为,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