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试点第二年 引领中国教育改革深水突围
中新社北京7月4日电 (记者 马海燕)中国今年高考的分数已陆续公布,各高校招生组也陆续进驻各地,展开招生选才。这场牵动中国900多万考生神经的考试,引发社会巨大关注。
今年是新高考改革试点的第二年,人们普遍希望高考这根指挥棒能给整个教育改革带来新的面貌。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告诉中新社记者,2012年以来,高考改革围绕解决教育公平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大幅砍掉加分项目,从最多时的近百个加分项到现在不足10个;向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投放更多招生名额;近几年越来越多省份使用同一张高考试卷。
今年浙江高考试行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被改革设计者寄予厚望。这项融合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三方面评价要素为一体的招生改革,让平时成绩和综合素质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高校可以自主确定综合素质测试内容和实施办法,体现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
这种将学业水平测试计入高考成绩的做法,正在对浙江的高中学生产生影响,并将随着明后年更多省份加入进来,使影响面逐渐扩大。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要求学生更注重平时成绩、也要学会在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做取舍,在传统的文理科中交叉选择,发现自己的兴趣点,这对很多习惯了刷题训练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对于1.8亿中小学生的家庭来说,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将直接对高中阶段乃至初中阶段学习产生影响,传导作用甚至延伸至小学。
例如对语文、综合素质的看重在很多中小学尤其明显。一些学校的校本课程扩大了诗词古文的比重,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于一体的综合教育STEM课程近几年开始走进中小学。同时,“奥数”不再成为许多重点中学选拔生源的标准。
与此同时,教育部2015年启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今年完成督导的县市总数将达到2300个左右,占全国近80%。实现优质均衡,成为新的紧迫任务,《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又被提上日程。
储朝晖表示,除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以考试评价学生的“唯分数论”,这才是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人性化、多样化,以此为基础的考试标准更加多样性、高校录取更多自主性,应当成为未来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方向。
新高考能不能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能不能承担起让教育改革深水突围的重任?周光礼表示,人们常用“深水区”“攻坚期”形容中国当前改革的难度,教育领域尤其如此。教育承担了过多诸如改变命运、决定社会地位、上升通道等职能,因此需要社会改革配套进行,通过教育改革撬动社会改革,才能迎来真正突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