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长谈改革】 泸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何绍明访谈录
着力构建信息化智能化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
--泸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何绍明访谈录
记者:何局长,近年来泸州公安在警务改革中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
何绍明: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在公安部、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问题导向和民意引领,锐意改革创新,争先进位,大力实施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机制改革、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公安行政管理改革、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社会治安治理改革和公安队伍改革,夯实了基础,打造了亮点,为全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平安营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特别是在2016年辅警管理改革、视频图像综合应用、毒品预防教育、公安应急保障等工作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国家禁毒办、公安部和省厅先后在我市召开多个现场会,总结推广泸州经验。泸州辅警改革作为全省公安机关唯一案例、泸州市两个改革案例之一参评省委“深改组”组织的“2016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透视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可以直观反映出公安改革两年多来泸州公安工作的一些可喜变化,整体工作在全省、全市目标绩效考核中均获一等奖,市局党委班子被省厅荣记集体二等功,泸州公安在市委、市政府有名望,在全省公安排序有名次,在全国有名气。
记者:2017年是公安改革的关键之年,许多改革工作都进入了深水区,如何推动公安改革工作,您有哪些打算?
何绍明:的确,公安改革进入了攻艰阶段,以战略的眼光谋划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迫在眉睫,关键是要创新理念、做好顶层设计。今年以来,市局党委确定了“区域领先、西部一流”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市、县(区)公安机关的发展定位,决定以市县区错位发展战略为主线,坚持市局“三个三”发展战略,在区县公安机关强推“四做”策略,优化警务运行;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强力启动以科技信息化支撑的“智慧云护城墙”工程建设,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泸州公安工作转型升级,为泸州推进“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记者:“智慧云护城墙”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 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要强力推进呢?
何绍明:“智慧云护城墙”工程是为了适应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治安打防管控的新要求,破解长期以来公安机关防不胜防、打不胜打的艰难局面,围绕提高公安机关智能化的预警感知能力、立体化的治安防控能力、精确化的打击犯罪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和实战引领,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全面加强前端安防系统和智能感知系统建设,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深入开展后端数据集成和分析研判应用,大力提升公安机关预警、防控、打击、处置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切实增强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推动信息化、智能化、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公安工作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
当前,泸州各类违法犯罪呈智能化、网络化、隐秘化发展,刑事案件高位运行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全市公安机关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反恐防暴、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2016年,全市共受理治安案件15958起,立刑事案14678起,其中八类严重暴力案件543起,毒品案件506起,经济案件359起,多发性侵财案件11899起,多发性侵财案件占总发案的比例高达81%。现阶段泸州刑事案件高发、侵财案件多发,各类违法犯罪打不胜打、防不胜防,城市治安防控的薄弱环节较多,重点领域技防建设滞后,防控和可助破案的资源太少;社会信息资源整合度不高,公安信息化建设体系性不强,智能化应用手段不多,效能发挥和战斗力提升受到制约。因此,只有全面实施“智慧云护城墙”工程,才能有效提升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
记者:“智慧云护城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性工程,重点要建设哪些内容呢?
何绍明:“智慧云护城墙”工程就是要通过防控集群手段建设和数据情报深度获取能力建设,进一步做强信息化支撑,突出实战化应用,建成智慧型、主动式的城市安防体系,大力提升打防效能,彻底扭转治安防控被动局面。我们重点推动的“智慧云护城墙”工程将采取“1+5”建设模式,其中“1”是指:建设“云墙”综合应用中心,5”是指完善5大集群建设:一是完善视频监控集群建设,二是完善城市技防集群建设,三是完善治安管控集群建设,四是完善无线采集集群建设,五是完善实战应用集群建设。现共21个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为两年。我们将力争通过两年时间,把“智慧云护城墙”工程建设成为体系完善、功能齐备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单个手段的简单相加,实现1+1>2的效益最大化。
记者:“智慧云护城墙”工程作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应该是一个党政工程,涉及的建设领域和协同部门都很多,您准备怎样去推动这项工作呢?
何绍明:我们将“智慧云护城墙”工程建设给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确定了“市政府主导、市公安局主推,区县政府主责、分县公安局主动,警种主抓、督察跟进,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的工作原则,将“智慧云护城墙”工程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市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首要工程来抓,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部门协同和保障支持。
我们近期在强力推动四项工作。一是市上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封安任组长,由我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二是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印发《泸州市“智慧云护城墙”建设工作方案》,落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纳入市委、市政府督办事项;三是由市委政法委组织召开全市“智慧云护城墙”建设工作部署会,召集各区县和市级相关部门参加,强化组织领导和宣传动员;四是协调财政做好建设经费的分级分类保障,按两年建设周期进行安排,市、区(县)财政合理调配资金预算,推动项目立项,大力保障支持。
记者:这是一项振奋人心的安防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民意工程,对这项工程建设您有什么样的远景规划?
何绍明:我们以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最安全中心城市”为总体目标,力争通过2年的攻坚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初步建成,实现重点行业场所和重点区域技防设施全覆盖,重要公共区域和主要道路视频图像全监看,政府职能部门和关注领域社会信息全采集,专业手段建设和情报研判服务实战能力大提升。同时,依托泸州华为大数据中心等国内知名、有公安成熟案例的高科技公司,打通公安内外底层数据,全力挖掘有价值的数据情报,实现对涉稳、涉恐风险的动态监测,及时预警预防;特定群体、重点人员、可疑车辆可实现实时筛查、布控,全面掌握其多维轨迹;重大活动、重要安保、重大事件处置可实现精准指挥和可视化调度;治安防范和安全监管可实现多层围合、智能感知、严密管控;侦查破案和打击犯罪可实现建模分析、合成作战、精准打击。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力争建成后全市刑事发案较前几年下降40%,可防性案件下降60%,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大幅上升。
记者:“智慧云护城墙”工程实现了科技围城、科技护城,公安核心战斗力将大幅提升,这也必将推动警务运行机制的优化调整,对基层和基础工作都会起到深远的影响,这方面您还有哪些思考或工作举措呢?
何绍明:在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研究现代警务工作,不仅要做强科技支撑,更要做强基层、做实基础,要同步强化运行,不能搞“两张皮”,工作中要关善于发现问题、找准症结,敢于担当、大胆突破。我们近期就在大力推动两项有典型意义的基层基础工作:一是大力实施农村派出所警力整合。泸州市还有5人以下派出所86个,其中2人所29个,3人所28个。市局党委为了解决派出所警力分散、履职能力不强、人心不稳等诸多问题,要求各县区局根据辖区治安情况,按照原派出所建制不撤、所领导职数不减、工作阵地不丢、基础工作不弱化、办证服务功能不减“五个不变”的原则,采取补充人员、整合运行等多种形式,科学调整警力配备。全市143个派出所,现整合为79个派出所,这样派出所的战斗力和基础工作能力都会进一步增强。二是创新建立了领导定期联系小区剖析防范漏洞工作机制。我们近期发现部分物业小区防范不到位,可防性案件高发多发,通过检查、调研,决定将案件高发的小区作为重点安全防范检查对象,把社区民警的安全检查次数、处罚案件件数、出具整改通知书份数、社区的发案率等纳入社区民警对辖区的安全防范考核。同时,要求各县区局的局领导、治安、刑侦支队的领导深入一线,每人定期剖析1-2个小区、剖析典型案件,提升发现原因、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抓实抓牢防控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