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创新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批复 军民融合是亮点

05.07.2016  12:04

  内容据新华社制图高翔

  四川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获国务院批复

  7月4日,《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从国务院对8个区域方案的批复来看,四川是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唯一一个被要求围绕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来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地区,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是四川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最鲜明的任务。这意味着,军民融合是四川全面创新改革的一大重点。

  四川是国防军工企业大省,不仅总量大门类多,各自的发展水平也很高。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靠什么发动引擎?军民如何深度融合,军转民、民参军如何打通互动的窗口?成德绵三地如何协同发展?华西都市报采访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近期,我省将专门召开会议对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全面创新改革将向纵深推进。

  军转民和民参军58家单位组军民融合产业联盟

  批复提出,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将围绕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展开。这和四川对自身的发展定位不谋而合。“十三五”规划中,四川省明确提出,将全面创新改革全省的“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

  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刘东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四川的特色和亮点在军民融合。下一步我省将从加快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加快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建立军民融合核心载体等四个方面,来促进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

  如何做好“民参军”和“军转民”的深度融合?在四川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看来,“民参军”指调动四川社会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力,参与到国防建设中。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实现民企与军工企业协调发展。国防军工企业拥有好的技术和产品,其中一些产品在民用市场也有前景。譬如,绵阳九院在核技术方面是权威,其民用核技术在杀菌、检测、医学治疗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市场,这是“军转民”的发展重点。为支持国防军工企业转型,四川已编制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专项规划。

  除了政府支持,国防军工企业也在积极行动。华西都市报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26日,由四川九洲集团领衔,中航工业成飞公司等58家单位共同组建的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在成都正式成立。联盟将推动实现军民融合向多领域、跨行业对接,打通行业壁垒和垄断,加快军转民和民参军。

  成德绵协同发展要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共享资源

  批复同时提出,四川将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地区,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举措的先行先试,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成都高新区是国家在西部布局的首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是国家级新区;绵阳是国家唯一的科技城;德阳是国家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成德绵集中了四川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近七成的科技力量、一半以上的工业经济实体,2014年,成德绵三市GDP总量超过14153亿元,占四川省GDP近一半。三地如何协同发展?

  四川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唐永进表示,成德绵如果能进一步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实现共享资源、融合发展、协同创新,则能够有效防止资源错配,实现跨区域创新要素流动和聚集,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区域带来全新机遇。

  三地该如何推进全面创新?唐永进认为,第一是应建立创新服务平台。把成德绵地区建设成为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机构和高校为创新源泉和后盾、以中介机构和科技园区为纽带、以各类科技创新组织为支撑的有机整体;第二是突出高端产业。重点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聚集区,形成多条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强的产业生态链;第三是关键共性技术。围绕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的技术需求,实施一批重大自主创新项目。

  |专家访谈|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

  四川军民融合 需打破体制机制壁垒

  “终于获批了。”7月4日晚,得知《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后,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感叹道。

  未来,四川军民融合将如何发展?盛毅直言,去年四川被国家列为创新改革试验区后,此事就一直在推进中。“今年,成德绵等地都出台了很多关于双创、科研机构改革的政策,这其实就是创新改革试验区的一部分。”他说,国务院正式批复方案后,四川将以成德绵为重点,带动全省全面创新转型发展,同时着力打通经济和科技的融合通道,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换为现实生产力。

  四川军工、国防科工企业多,在发展军民融合的道路上有无难题?“困难肯定是有的。”盛毅说,虽然四川军工、国防科工企业占比多,但大多都是子公司,各自为政相对封闭,体制机制和技术不能很好融合。“军工和民用企业的管理机制体制不同,四川若想打破这些壁垒,需要靠国家相关部门和军工集团大力支持,出台相关政策。

  此外,盛毅还认为,只有军工、国防科工企业打破体制机制和技术障碍后,军工产品和技术才会向民品转化,从而真正实现“民要参军、军要转民”的目的。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想玲殷航

  |各地举措| 成都: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

  成都是四川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此前,成都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了成都市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决定,出台了2016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计划。

  根据方案,成都市创新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尽快取得积极成效。目前,成都市正积极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出台了《促进国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引导在蓉高校院所采取合作实施、转让、对外投资和实施许可等形式自主处置科技成果;在军民融合方面,编制了《成都 市 军 民 融 合 发 展 规 划(2015-2020年)》,着力加快形成“1+N”的军民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园区体系和政策体系。

  德阳:加快推进高端产业规模发展壮大

  作为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德阳将如何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德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具体做法就是推进职教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引导航空与燃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核能装备与核技术应用、机器人制造与运用等新兴产业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德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德阳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促进传统装备制造工艺流程、产品、功能、服务和价值链“五个升级”,德阳装备正在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实现转变。

  下一步,德阳将瞄准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推进高端产业规模发展壮大。

  绵阳:当好军民深度融合的“排头兵

  绵阳在军民融合过程中,除启动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试点,军民融合企业办理贷款时间从一个月缩短到一周外,还设立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成立军民融合银行、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资质认定。

  为给军民融合企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绵阳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长虹等国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作为科技城管委会成员单位,共同探索构建军地联系、资源共享、协同创新、项目促进等工作机制,统筹军地资源。目前,绵阳已初步探索出“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转、民企参军”4种军民融合模式。2015年,绵阳新增军民融合企业83家,总数达446家。

  绵阳军民融合发展目标清晰而具体:联合驻绵科研院所和十大军工集团,实施一批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项目。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推动院地军地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华西都市报记者田雪皎周洪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