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改革工作力度 努力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09.10.2015  09:55

 

今年以来,宜宾市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围绕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切实推进《宜宾市科技体制专项改革方案》,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优化工作措施,着眼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着手科技服务能力提高,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

一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宜宾市政府制发了《宜宾市贯彻〈四川省科技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的意见》,积极整合宜宾市科技中介机构资源,提高综合科技服务能力。依托科技创新促进会,将项目查新、技术合同咨询和交易、知识产权代理、科技项目资产评估、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业工作有机整合、系统化服务。7月15日,改选了原“宜宾市科技创新促进会”,调整了结构和服务范围,吸纳宜宾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农科院、林科院、五粮液、丝丽雅、天原、中核建中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近100名科技创新专家人才,为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提供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

二是积极推进孵化器建设工作。 把集聚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创新要素为有效载体的孵化器建设工作,作为2015年科技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宜宾市南溪罗龙工业集中区省级孵化器,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孵化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孵化器、惠美线业公司与万华生物科技公司联建专业技术科技孵化器的建设工作均有序推进。

三是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积极打造创新创业“众创空间”,以宜宾科技馆为平台,联合宜宾新闻网,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开展线上线下咨询、引导服务,举办沙龙、论坛等活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鼓励推进宜宾学院大学科技园建设,依托宜宾学院的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将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集科技孵化、成果转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等为一体的科技孵化众创空间,示范引领我市创新创业发展。同时,全市正规划建设30个“众创空间”。

四是整合科研检测资源,提供科研检测服务。 立足宜宾市于2010年在国内率先建成的宜宾市科研检测核心区,围绕产业基础检验检测、公共基础检验检测、科研技术转化三个平台建设,形成共享、转化、服务三个机制,提升监测、创新、服务三种能力,重点建设白酒、早茶、林竹产品科研检测平台,为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林竹金三角”、“中国早茶之乡”,提升宜宾城市名片和品牌质量奠定技术基础。

五是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推进政银企对接。 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科技投融资增值服务,开展科技型企业融资及“新三板”上市知识专题培训。发挥科技支行的主体作用,丰富科技支行信贷产品,实施金融信贷个性化定制,强化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发展。组织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参加了“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推进会”、“四川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推进会”等,为企业融资搭建平台。

六是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完善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创新创业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到基层创新创业,面向“三农”开展技术服务。组织特派员与企业开展交流对接活动,签订技术服务协议,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精准扶贫工作。构建高校、科研院所和涉农部门科研力量横向联系的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体制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推行专家大院,校市联建、院县共建等服务模式,集成、熟化、推广农业技术成果,开展产业化示范。推进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开展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鼓励科技人员在科研单位和农业企业双向流动。实施了“三区”人才支持计划。

七是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全面发展。 与宜宾学院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将宜宾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热线“12330”并入了“12345”热线平台,形成由宜宾市政府政务中心统一管理、24小时服务的互动综合平台。加大假冒专利案件、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立案办理力度,今年上半年14件全部结案,维护了公平合法的市场环境。

八是探索建立科技成果报告制度,规范科技成果登记工作。 完善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布科技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信息,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查询、筛选等公益服务。在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试点实行科技成果报告制度。扩大成果登记公示范围,延长公示时间,科学规范成果登记工作,保证成果登记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建立“一次登记,多次利用”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