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改革同行——读《中国经济的双重转型之路》有感

02.12.2014  19:16
信息来源:四川省建设岗位培训与执业资格注册中心

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型之路:发展转型与体制转型。从社会层面来说,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体制层面来说,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在社会与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个人需要做到的就是紧密跟上改革的潮流,如何跟紧潮流,需从个人意识与行为两方面来讲。

第一从意识上说,个人需意识到在工业社会成型的过程中,小农经济意识是必须要摒弃的。“小农经济意识”是农业社会中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产物”,典型表现有以下四种:一是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二是拉帮结派,封闭守旧;三是目光短浅,视野狭窄;四是自由散漫,缺乏遵章守纪观念。工业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发展提速的有力催化剂。个人应敏锐意识到社会改革的大方向与源动力,从意识上先“改革”自身,从狭隘的小农经济意识中跳脱出来。以农村为例,小农经济意识的逐步灭亡也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量涌向城镇,势必导致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也成为向工业社会转型的主要推动力。有效解决全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四川省奋力推进“两大跨越”的坚实基础。在意识上应首先拓宽思路,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坎,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就是社会分化剧烈,社会流动性增强,个人发展的机会和自主程度增多。从意识根源摒弃“农民工进城”的落后思想,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自主性的同时,大力鼓励自主创新,同时相关产业配套升级;从传统产业跨越到新型产业,从“进城”变革为“建城”,同时大力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接受“再教育”的需求,加强行业间联动,从根本上强化城镇化的360°辐射力,加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力。城不是只用来“”的,城也是可以“”出来的。

第二则从行为上说。中国双重转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重新构造微观经济基础,把微观经济单位(包括企业和个人)改制为名副其实的市场主体。在此改革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市场主体,在改革大浪潮中或多或少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所以行为上更要与改革相匹配。改革中,各类问题势必层出不穷,所以法治取代人治将成为政治系统运行的基本方式。个人除了要具备法律意识以外,行为上也要时时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维护了法律权威,就等同于维护了市场经济权威,为中国社会的转型保驾护航,为建设法治四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经济的双重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工业社会的成型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相辅相成。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生产效率全面提高的今天,作为中心的一份子,更要摒弃计划经济时代的落后思想,充分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在每日的工作中做到专业,做到精益求精,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也要学会建立“双重思维”,联系自身的同时更要密切联系群众,时时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违背与忤逆了社会转型以及变革的大方向与大浪潮。

人才服务科   张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