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供给侧改革从何发力?——第十五届农交会农机展区探行

30.09.2017  11:34

  9月21日-24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北京举行。组委会在农展馆1号馆前南北两侧设置两块集中的农机展区,分别是“关键技术突破产品”和“调结构补短板产品”,邀请了中国一拖、中国农机研究院、雷沃阿波斯、中联重机、广州极飞等国内农机行业的知名企业,带来了他们的高科技新产品,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农机行业的发展成就。

  农交会期间,记者深入农机展区,探访这些新产品的技术优势和消费者对农机产品需求的变化,与参展企业共话今后农机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在市场下行的大环境之下企业该如何应对,探寻农机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

  多功能高效率农机受欢迎

  河北省保定市农业局调研员翁树文把南北两块展区的农机看了个遍。“我对适合我们本地农业生产的农机比较感兴趣,比如说谷物联合收割机,既可以收小麦也可以收玉米,比较适合我们华北平原地区。”河北省尚义县农牧局土肥站站长汪建平,也对适合联合作业的多功能农机很感兴趣,“那些大马力的新型农机,可以联合复合作业,效率比较高,日作业面积能达200~300亩。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这次就展出了一款纵轴流的谷物收获机,比以前常见的横轴流的收获机效率更高,小麦、玉米、水稻、大豆都可以收。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营销公司市场部的王晓亮告诉记者:“现在,节能高效的农机越来越受欢迎,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比如拖拉机,我们100马力以上的大马力拖拉机销售比例快速上升,100马力以下的拖拉机销售比例逐步减少。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初具规模,加之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工成本的增加,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需求越来越突出,要求机具马力更大、功能更多。虽然一次性购机的成本比原来的小机具要高,但是功能多、使用范围更广,作业效能更高。

  一架植保无人机吸引着汪建平在展台前咨询了很久。“植保环节是尚义县农机化的短板,传统的背负式喷雾器打药效率太低,一个人一天只能打两三亩地,光工费就要150元,而且效果不好,人还容易中毒。植保无人机打药一亩才收10元,而且省药、省水、效率高,提高了农药利用率,降低了农药使用总量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像我们那里种植比较多的葵花等高秆作物,一般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也进不了地,但这对植保无人机来说不成问题。

  一旁的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项目经理刘桥介绍说:“适合我们这款P20植保无人机打药的作物超过了50种,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灌木等。用手机APP就设定好作业范围的边界、喷洒参数、飞行参数等之后,飞机就可以全自主自动化作业,不需要人工遥控,一分钟喷一亩地,白天晚上都可以作业,人停机不停。还配套了自动换药机,操控人员无需直接接触农药,提高了安全性。一个操控员可以通过一部手机同时控制3架飞机,多机编队作业效率是人工的120倍。”听完介绍的汪建平对记者说:“我回去后一定要把在农交会看到的这些多功能、高效率的农机,推荐给我们当地的种植大户和合作社。

  高端智能化农机需求上升

  自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我国农机行业经历了13年的高速增长期,农机保有量急剧增加渐趋饱和,从去年开始,农机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对此,农机生产企业的感受如何?产品的销售结构有何变化?又该如何应对?

  “总体来看,从去年开始,农机市场呈现下滑态势,但从产品结构上来看,原来那些技术含量低的通用性机械,需求变少了;智能化程度更高、作业更精量精准、更节能高效的高端农机,越来越受欢迎,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王晓亮指着展出的一台播种机说:“比如我们这款气息式精量播种机,小到油菜大到花生,都可以做到一次只播一粒种子,比较省种子。像以前的玉米播种机,一穴里面要播两三粒种子,不仅多耗费了种子,而且出苗以后还多了一道人工间苗的工序。”如何应对大环境整体下滑的态势?王晓亮认为,企业要顺应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把原来功能单一的机械往多功能方向升级,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农机的智能化程度,“我们展示的这些机具,都配备了智能终端设备,可以监控车辆信息,发布和接收作业需求信息、维修信息等,减少了机手盲目跨区,还可以查询某地的作业面积、作业价格、车辆保有情况、天气及交通状况等。

  中国一拖集团市场部品牌经理邹沛坦陈,今年以来一拖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滑了30%~40%,但智能化机械的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市场下行的背景下,企业要把产品细分,不断完善产品功能,比如中拖往果园机械方向发展,大拖全部升级成动力换挡。动力换挡的拖拉机不仅节能、高效,而且智能化、信息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了,可实现卫星导航、全球定位、辅助驾驶,能根据事先设定的作业轨迹进行耕作,误差在几厘米范围之内,不会出现重复耕作,一年要卖出去两三千台。

  “从去年到今年,农机行业的增速从以前的两位数,下降到了个位数,一些传统机具如玉米收获机、中小马力拖拉机等产品出现滞销。”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陶鑫表示,“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机市场的保有量就饱和了,我觉得,低端、同质化的产品是饱和了,但高端、智能化、自动化的产品还没有饱和,比如欧美和日韩等六七家农机企业的产品,在中国的销量远比在他们本国多。他们的高端产品品质好、性能高,价格也高,国内的同类产品与之相比还是有差距。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机电技术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叶轲认为,以后的农机要智能化、高端化,尽量减少人工参与的程度,这个趋势抬升非常快。“现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而且人还不好找,青壮年劳动力对机械智能化、作业环境和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都助推了农机产品升级。”他提出,“近几年我国农机的信息化应用发展特别快,我感觉三五年之内会领先国外,这也是我国农机行业弯道超车的机会。比如从最早的农机深松作业智能监测,到如今的玉米籽粒收获、马铃薯收获、植保等的监测,趋势非常明显,以后在各种农机上安装智能监测设备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补短板类农机逆市上扬

  “过去十几年农机行业高速发展,膨胀得太快,很多企业加入进来无序化竞争。而市场下行阶段,恰好是行业洗牌时期,好的企业得到了锻炼提高,一些竞争力不强的小企业就会被淘汰出局,这也是市场规律。”在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喜恩看来,目前的调整阶段,反而是行业整合的好机会。“我觉得这个时候企业反而更容易获得更多好的资源,不再像上升时供应链、人才等方面的资源都是不足的。企业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加大力度整合资源,加强管理和创新,开发技术含量高、能够领先国内的产品,等待未来上升通道的出现。

  王喜恩认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了,但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缺口还很大,还有很大市场空间,所以企业要瞄准这些短板下功夫。“由于中联重机对粮食烘干机参与早、规划早、实施早,现在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都是国内领先。去年以来,拖拉机、玉米收获机等主要粮食作物常用农机的销量确实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但烘干机的销量至少增长了30%,甘蔗、牧草、青贮饲料等经济作物使用的机械销量也都逆市上扬。

  植保环节过去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短板,植保无人机的出现让大规模统防统治成为了可能。刘桥告诉记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无人机打药与人工打药的对比优势,现在植保无人机的市场发展情况越来越好,从去年开始进入一个大的爆发期,国内的无人机生产企业也增加到了三五百家。无人机的销售情况完全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我估计未来几年,整个无人机市场的增长量应该都是指数级的。

  去年以来,中机美诺生产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机具、青贮饲料收割机等产品,销量都呈上升趋势。陶鑫说:“这些产品分别迎合了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粮改饲的政策。我们从10年前总量还不大时,就开始研发。目前,适用于经济作物的机械,国内企业投入的研发力量相对较小。那些能够填补市场空白的产品,市场空间肯定要大一些,比如三大主粮的高端农机产品、适用于丘陵和山地耕作的农机、应用于经济作物和果树的农机。

  “现在市场越来越细分,老有人来问‘有没有收胡萝卜、播种生姜的农机’。”叶轲也表示,“国际上有3000种农业装备,我国才有1000多种,差了一半。现在我们三大主粮的农机保有量已经比较高了,还缺乏很多细分市场的农机产品,需要企业去补齐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