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之手拔穷根——“第一书记”扶贫“计”

26.11.2015  18:40

 

 

罗明芳(中)在了解饮水工程进度(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薛玉斌 摄

      罗明芳,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大坪乡徐家村“第一书记”。徐家村是当地“穷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支柱产业。2014年5月罗明芳上任后经过调研,和村干部共同制定了解决道路硬化、饮水困难等方案。她还因地制宜制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利用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生姜种植产业,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目前生姜种植面积已达到900多亩。

      作为脱贫攻坚“精准力量”的“第一书记”,被选派到扶贫一线是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突破口。他们大都来自县级以上机关,利用创新的理念,因村施策并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帮助村“两委”精准扶贫,抓发展、摘穷帽,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据悉,四川有着近500万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川南乌蒙山区、川东北秦巴山区四大贫困连片地区。为集中力量打好脱贫攻坚战,四川省日前选派1.5万名优秀机关干部到建档立卡贫困村任职“第一书记”。怎样制定拔“穷根”的计划与计策?记者近日来到四川省几位第一书记身边探访他们的扶贫“”。

 

李宝强(右)在一户百姓家了解林下养鸡情况(11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李宝强,眉山市青神县瑞峰镇天池村“第一书记”。天池村土壤土质较差,蓄水困难,缺水严重,长期以来该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李宝强上任后与村两委调研后确定了全村的扶贫规划:依托既有资源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和生态养殖业,同时利用互联网帮助村民们销售农产品。

 

唐权(中)与村干部规划竹笋采摘体验基地(1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唐权,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建和乡庙坪村“第一书记”。庙坪村为省定贫困村,山高坡陡,可利用耕地极少,基础设施滞后、交通不便。2015年8月上任后,针对庙坪村产业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唐权与驻村帮扶工作组因地制宜、制定了扶贫规划:依靠土地流转优化、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业实现扶贫,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康柏林(右)在一户百姓家了解务工情况(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康柏林,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始阳镇乐坝村“第一书记”。乐坝村是天全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全村人多地少,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康柏林上任后通过走访调查,制定了根据村民实际情况定向进行劳务培训以及增强村民外出务工能力为主的扶贫规划。 

 

付子瑜(左)在监督村路修建进度(11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薛玉斌 摄

      付子瑜,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双桥镇团林村“第一书记”。团林村有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分布在紧邻团林村的总岗山脉上,道路、吃水、电力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阻碍当地经济产业发展。付子瑜上任后走访调研,确定了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产业共同发展的扶贫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