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环境质量,做好绿色发展“加减法”

09.12.2015  11:00

12月8日,解读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在成都举行。 本报记者 田为 摄

本报制图/卢浩

发布厅

绿色发展·构筑生态文明新家园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

姜晓亭 省环保厅厅长尧斯丹 省林业厅厅长

主持人

傅思泉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本报记者 刘宇男 王成栋

绿色发展,是实现绿色富省、绿色惠民的必由之路。

12月8日,主题为“绿色发展·构筑生态文明新家园”的新闻发布会上,雾霾污染如何治理、环保约谈有何成效、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环保执法怎么解决、全川绿化如何行动等与环境热点有关的问题被接连抛出,发布会时间远远超出预定的1小时。改善环境质量,发布人如何解答绿色发展的“加减法”?本报记者现场直击。

治污还绿以考核约谈力推污染减排

构筑生态文明新家园,必须减少污染物排放,这道“减法”怎么做?

“每年秋冬是四川雾霾高发季,怎样从污染源头上抓出治理成效?”记者首先抛出全民关注的大气污染问题。

姜晓亭回答,我省主要采取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措施开展大气污染源管控。就城市市区来说,机动车尾气对雾霾的贡献达到一半,很突出,我省将从黄标车淘汰、新车达标、油品升级等方面对机动车污染进行控制。“十二五”期间,我省淘汰了约50万辆黄标车和老旧车,“十三五”还要再淘汰50万辆。同时,上户新车必须是节能环保车型,油品质量升级和油气回收治理持续开展,排放不达标的老旧车辆将通过环保检测逐步淘汰。

有记者追问:“成都的汽车保有量已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会不会实行汽车限购政策?”姜晓亭说,汽车限购权在各市政府,将根据当地人口总量、交通和其他综合情况决定,“目前还没听到哪个城市要限购汽车的信息,但限行措施已开始实行,比如成都实行了尾号限行措施。”“因为大气治理考核不过关,今年四川约谈了多名地方政府负责人,约谈效果如何?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要求落实了吗?”

对此,姜晓亭肯定地说:“被约谈的市压力很大,治理动作也大,成效普遍明显。”今年四川约谈了约10个市的政府主要负责人,被约谈的市长作为同级党委副书记,会将大气污染治理问题拿到市委常委会讨论,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要求得以体现。约谈后,当地都采取了有力整改措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下降明显。“但并非约谈了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他以达州为例,位于城区的达钢是重要的大气污染源,但涉及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很快关停或搬迁都不现实,即使实施了约谈,污染问题短期内也很难解决。但他认为,总体来说,约谈措施的效果明显,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正在落实,希望将来能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