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提升促民生改善 普格县螺髻山下建成至诚新村

18.05.2015  13:45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吴忧 摄影报道) 从7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到120多平方米的小楼房,沙马以合说这多亏了自己的110亩烟草地,也离不开政府、企业的资助。在四川普格县螺髻山下的至诚新村,像沙马以合这样的村民还有数十户。他们种植烟草10多年,又通过产业的提升和政府、企业的扶持,大步迈进富裕的新农村生活。

产业提升 专业化烟草种植带来普遍增收

站在自家小院里的菜园地,沙马以合告诉记者,现在这里只种着土豆等少许作物,“现在我们这样的农民,真正给自己的种菜的地方不多了,这一块小自留地,就是图个方便和安逸。”沙马以合说,除了这一小块自留地,自己还承包了110亩的烟草地,“通过土地整理,这些烟草地都已经成规模集中在一起,道路、灌溉渠这些基础设施都有配套。

沙马以合说,自己和妻子是不可能照顾好这110亩的烟草地,“像这两天,刚刚种下去,还不是特别忙的时候,每天要10几个人来打理,施肥、打药、除草这些工作。”沙马以合说,在移栽与收割环节,是一年当中最忙的时候,“每天都要近百个工才做得完。

沙马以合还不是当地最大的烟草种植户,螺髻山镇马厂坪村金鑫烟草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党兴成说,自家承包了440亩的烟草地,村民们通过土地入股,又可以在合作社出工出力获取报酬,“这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解放了许多劳动力——在平时,打理烟草只需要妇女、老人就能干,那么很多青壮年就可以外出打工,家家户户都能有更多的收入。”党兴成说,过去的两年,自己的纯收入稳定在50万元左右,而给村民们的分红、工资则大大超过了这个数目。

记者在当地了解到,近年来,通过当地政府与中国烟草总公司及四川省公司、凉山州公司的大力扶持,当地积极开展耕地整理,建设配套基础设施,这个国家级的烟草农业示范点已经走向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的烟草种植新时期,耕作面积达到1800亩,从育苗、移栽、植保到收割、烘烤,专业合作社成为烟草生产的核心力量。通过合作社,不仅企业收购更加高效,政府管理更加科学,出产的烟草更加优质,当地烟农也普遍增收。2014年,当地农民人均村收入达到6000元。

民生改善 新村、新学校让当地焕然一新

沙马以合的小楼房,只是至诚新村当中最普通的一个。“这个建房的资金,我们自己凑集了一部分,行业、企业补助了2万元,加上政府贴息的贷款5万元,我们每家人只需要几万块钱,而且这些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也不需要我们掏一分钱。”沙马以合说,2010年入住以来,自己早已把贷款还清,还在县城新买了一套住房,“同样是120平方米,主要是给娃娃买的。

村支书吉木呷呷告诉记者,至诚新村主要由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援建,“县上给与了土地的配套政策,省公司则主要配套了建设资金。”吉木呷呷说,除了道路、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省公司还先后投入资金为烟农建设灶台,为村上建设两委办公点、卫生服务站、村民活动中心等设施。拿着过去的老照片,吉木呷呷向记者感叹,近年来,至诚新村已从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变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富裕新农村,“说句不好听的,原来好多年轻人不愿意嫁到这里,现在这里的小伙子最受欢迎。

在邻近的波洛坪村,2012年落成的至诚希望小学,则让当地的烟农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盼。这个如今有222个学生、7个教学班、10个全职老师的小学校,已经是当地条件最好的学校之一。刚刚从大学毕业来到此任教的阿来阿英告诉记者,自己决定要来一个山村当教师时,本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已经做好了吃尽苦头的心理建设,没想到条件这么好。”学校里,明亮的教室、宽敞的操场、先进的远程电教室、办公电脑等一应俱全,而教师的宿舍则建设得非常贴心,“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让我们生活非常方便,我也非常安心在此教书,希望以后能有学生走得更远,跳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