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重医轻护”还护士职业尊严

19.03.2015  12:05

  □何勇海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要求持续改善护理服务态度,杜绝态度不热情、解释没耐心、服务不到位等现象。这一通知要求到2015年底,全国三级医院的各个病房都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级医院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占60%病房的地市级医院的比例不低于 80%,县级医院不低于40%。
  (据3月18日《京华时报》)
  近年来,由于护士护理专业水平较为欠缺、职业精神不到位等,引发的医患纠纷确有增多之势,常有护士因为医患某方的原因被投诉甚至殴打的新闻见诸报道。两部门发通知要求持续改善护理服务态度,杜绝态度不热情、解释没耐心、服务不到位等现象,确非小题大做,实为重构良性医患关系之必须。理性地看,护士队伍存在的诸多服务问题,与其自身素质高低有一定关联,但从根本上讲,恐怕与护士这份职业“没尊严”密切相关。
  虽然护士被美称为 “白衣天使”,与医生同是患者的“健康守护神”,甚至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说法。但是,医疗机构长期存在 “重医疗,轻护理”的现象。面对不断增长的病患需求,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很多医院不惜重金引进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医生、设备、技术,但在护理等医疗服务方面却一直舍不得投入,不愿多招护士。甚至认为多养护士是赔钱不挣钱,实施减员增效就最先减少护士,普遍导致护士待遇较低,工作强度却很大。
  在外界,护士这份职业普遍缺乏理性的职业认同。在很多人眼里,护士的工作无非只是打针、送药、测体温、量血压、记账、催账等等,简单而又轻松、机械而又重复,没有多大技术含量。有些人甚至还认为,护士是医院的 “万精油”,哪里需要就擦哪里,病人不管什么生活琐事都可以找护士,遇到刁难的病人或家属还必须 “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没有多少职业尊严可言。这种职业认知,直接导致护士队伍人员流失严重,护理服务后继乏人。
  当护士队伍普遍面临着待遇低、工作强度大、人才流失的窘境时,态度不热情、解释没耐心、服务不到位等现象,恐怕就难以避免。此番,卫计委公布了医院患者入、出院护理工作制度及服务流程。但是要改善护理服务态度,杜绝态度不热情、解释没耐心、服务不到位等现象,仅凭此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消除“燕尾帽”的职业烦恼和社会偏见,让她们有尊严地担负起“白衣天使”的崇高使命。
  新华社记者去年调查发现,国家36年前制定的1:0.4的病床与护士配备比例至今难以达标。对此,要用严格处罚来确保医院的“床护比”真正达标。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要以硬性制度倒逼医疗机构改变 “重医轻护”的做法,当务之急就是从解决护理需求快速增长和护理投入长期不足着手。要用顶层制度设计,确保医院在护士薪酬上舍得投入,尊重护士劳动价值,给护士创造更多职业发展空间和更好工作环境,将护士打造成令人尊敬、受人羡慕的光荣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