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北改"主战成华 打造中西部综合实力一流城区

25.02.2015  12:06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新发展、新年新突破。

    昨(24)日是春节大假的最后一天,在成都“北改”主战场的成华,已是热火朝天——区发改局、“北改”办、商务局、民政局等不少单位的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提前上班了,在几个产业大功能区推进办的“作战地图”上,勾画出了今年实施的400个重点项目。

    “争做新常态的引领者,力争在新一轮发展中取得新突破。”成华区有关负责人称,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一年。成都确定了“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新目标,对成华区也提出了新要求。今年,成华区提出了按照“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坚持高端发展、组团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促进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均量“三量齐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动成华由“传统工业物流集散地”向“现代服务业汇集地”转变,实现“过境经济”向“枢纽经济”的新跨越,加快打造“现代城东、宜人成华”和“中西部综合实力一流城区”。

    以高端发展为取向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高地

    今年成华区抢抓全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成都建设国际性交通枢纽等机遇,明确了“高端发展、组团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工作主路径,围绕“一核三轴六区”产业功能区,进一步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高端产业集聚地,推动经济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做强发展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北改”、棚户区改造、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等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创新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确保全年实施经济社会项目400个以上,完成投资430亿元。坚持“轴线支撑、组团发展”的理念,按照“一圈二城三区”产业功能区发展路线图,加快壮大体量规模、提升综合效益,打造产业集聚度高、辐射带动强的经济增长极。各功能区要突出引领示范、建好核心区,着力引进一批专业实力强、成功经验多的商业地产开发企业,高水平进行规划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地铁上盖物业等,以核心区的突破,示范带动区域整体推进,形成城市连片更新、产业集中发展、项目成批实施的生动局面。

    做强现代产业支撑力。把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建立健全“133”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建设“枢纽经济先行区”。着力提升总部经济“含金量”,充分利用“四院三司”等央企聚集的优势,围绕发展壮大能源、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环保和建筑工程、医药食品、服务业等产业总部集群;着力增强支撑产业“贡献率”,加快发展现代商贸、商务服务、新兴房地产业,完善每个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技术路线图,既做大总量和规模,更提升品质和优势;着力扩大特色产业“影响力”,加快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都市旅游提档升级,补齐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链条,积极争创全国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延长“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加快实现“过境旅游”向“目的地旅游”的转变。推进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加快“环电子科大知识经济圈”建设,携手成都理工大学共同打造地质勘探、新能源等领域研发应用创新科技园等。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把招大引强选优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瞄准“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立足产业功能区资源禀赋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行“产业规划—城市设计—招商引资”三位一体模式,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龙头项目和配套项目。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大力提升楼宇“二次招商”质量效益,大力推行楼宇经济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

    以城市转型为重点 加快建设现代精品城区

    抢抓北改旧城、东建新城等机遇,以“北改”工程为龙头深化旧城改造,扎实推进“四改六治理”专项行动,向“二次开发”要空间、要质量、要效益,走出一条符合成华实际、承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加快成华由传统老工业区向现代化国际化城区转型。据悉,截至目前,成华区无论是项目实施量、拆迁总量还是投资量,均超过全市“北改”工程的一半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围绕“产城融合”,强化城市规划设计。坚持“四态合一”理念,在“一核三轴六区”合理设置商业、住宅、生活配套、生态等用地比例,同步规划文教、卫生、体育、城市管理等公共设施,大力促进功能区之间城市规划互融、基础设施互通、产业发展互补、公共服务互联,着力打造紧密承接、梯度推进、抱团融合、功能复合的新型城市发展组团。保护好工业文明、熊猫文化、客家文化、古蜀禅茶文化等文化“根脉”和历史“年轮”,使城市人文精神和历史记忆代代相传。

    围绕“通透畅达”,构建现代交通体系。要建强城际交通“主枢纽”,提升打造新客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核心区立体慢行交通体系,加快实现新客站与机场、市域路网互联互通和大循环。打通城市交通“大动脉”,实施41个道路建设项目,重点打造致力路下穿、玉双路东延线、双龙路等骨干道路10条,打通人民塘路二期等断头路7条。畅通片区交通“小血管”,积极推进“小街区规制”规划建设,突破由主次干道围合而成的超大“封闭街区”,增强小街区和院落的可步行性、通达性和人情味,完善城市“毛细血管”、打通城市微循环,进一步缓解主次干道的交通拥堵。

    围绕“宜人宜居”,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大力推进“四改六治理”,全年实施涉及户数3900余户、面积约22.8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项目15个,实施城中村改造土地整理680亩,启动实施新一轮326个老旧院落综合整治、年内预计完成70个,持续抓好大气雾霾、河渠污染等六项治理,全年新增公共绿地4万平方米以上。以“天天归零”理念抓好城市精细管理,依托区交通秩序综合管理大队强化主干道路治堵保畅,积极探索市容秩序分类管控长效机制,全面推广百姓城管、路段实名制、网格化管理等行之有效的模式,高品质打造建设路“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示范片区”,全力做优“清洁、整齐、有序、优美”的城市形象,为吸引高端产业和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加快打造“现代城东、宜人成华

    深入贯彻落实“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构建促进市场作用入位、政府职能到位、社会功能归位的制度体系,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现代化建设,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执政的第一追求,千方百计抓好“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努力把发展成果更多转化为惠民实效,以干部的勤奋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加强和改善民生。加大“民生政府”建设力度,面向社会征集并全力实施“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项目。统筹实施棚户区、城中村、老旧院落、老旧市场“四项改造”,加快推动东调企业生活区“政企共治”。全年启动实施东方新城片区配套中学等41个建设项目,建成一里塘配套小学等7所中小学、幼儿园,消除8个原村小办学点,力促列五中学争创省一级示范高中。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市二医院龙潭医院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引进1家大型国际化医院……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依法行政为抓手,奋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探索区域治理“大联动”,加快构建“一个指挥系统、一套管理机制、一个服务平台、一张防范网络、一套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指挥协调大统筹,构建形成“区—街—社区”三级“大联动”中心、区公安指挥中心“双中心”管理体系。大力推进社会服务大集中,实现24小时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推进管理资源大整合,建立健全集指挥、应急、排查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应用中心、“大联动”管理网络平台体系,实现行政管理资源高效整合、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现代化建设。今年是第二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期中检查年, 成华区将以深化“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为总揽,做实社区基础,加快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全面实现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达标,基本建成“区级市民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院落(小区)连心驿站”四级服务平台体系。建成全区社会组织孵化园,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新鸿路、圣灯、龙潭、建设路等重点试点示范街道将实施“院落+社团”工程,进一步做强自治组织,实现全区院落(小区)自治组织建设全覆盖,因地制宜探索“院落街区双自治”“高层楼宇复合共治”等自治模式,力争实现各类基层单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做优院落服务,提升打造院落居民议事、纠纷调解、学生“430”托管、邻里互助、健康驿站等各类综合性服务平台,年内推广建设院落(小区)连心驿站100个。(成华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