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收集古代建筑构件搭出“古宅” 自称值亿元

13.11.2017  02:57

  

  51岁的杨跃宣自遇假画后,收藏兴趣便转向古建。

  四川宜宾一座小村庄,深山中,有一座三层的宅楼由大红和金黄调色而成,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在烟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吸引了不少人驱车来探看。

  它的主人、当地村民杨跃宣说,“古宅”从去年6月开始修建,主要材料是他十年间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的古代建筑构件,仅雕花木门就有999扇,多数来自明清时代。今年51岁的他将这座宅楼命名为“杨府”,他自称,加上修建费用,他这座宅楼可估值上亿元。

  今夏,“杨府”经媒体报道后走红。11月2日,杨跃宣说,他这里每天迎客数百人,天气好时,甚至上千人。曾经有一天,接待了3千人。他遇到过广东、台湾人专门“打飞的”而来,还有一位参观者接连两天待在这里细细考究。如今,他请来了7个工人日夜看守,每月各项维护成本需要近3万元。

  

  收集上万构件拼成古宅

  杨跃宣的“杨府”火了。走进宜宾市筠连县双腾镇柏胜村,随口一打听“杨府”,村民就会指给一个抵达的方向。在这个距离筠连县城30公里的小村庄,一路可见高档轿车来来往往,均为一睹“杨府”真容。

  穿过绿树丛荫,来到一座刷成了金红相间的三层“古宅”前,望着一个牌坊上端正的“杨府”,喊一声“老杨”,杨跃宣便呵呵大笑地走来了。

  杨跃宣说,“杨府”由上万件古建筑材料搭成,仅雕花木门就有999扇,来自全国各个地方,99条龙、99只凤“”在建筑的墙面、横梁上,主要来自河南。其中,他认为最有意思的,是一楼楼门上的匾幅,四个方位上各刻有一条龙,“很是吉祥”,这是从西安收藏而来的。

  在二楼和三楼,摆着9张杨跃宣眼中的贵妃床、太子床、公主床和将军床。他说,其中两张明代床是石家庄的朋友送的,雕凤的是妃子床,雕龙的是太子床。太子床旁,一个挂着秃鹫的梳妆台,则来自西藏。

  专家称“原件”有待考究

  在“杨府”里,随处可看到一张张A4纸,用钉子钉在了门边、床边、梳妆台边,上面除了介绍物件来自哪个民族,收藏于哪个年代,还介绍了该民族的风俗。杨跃宣说,他的古宅物件来自41个民族。现场,记者看到,不少门上的图案大同小异。相关专家告诉记者,这些物件是否来自41个民族,还有待考究。

  修建“杨府”,杨跃宣花费了不少功夫。长短不一的建筑材料风格迥异,据称,云南一个专家拒绝为他设计建筑方案。而最终,杨跃宣也放弃了请专 家助力起楼的计划,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请来工人,像搭积木一样,搭起了这座“古宅”。

  直到现在,杨跃宣认为,他的“杨府”还没有完工,因为他还有十来件收藏而来的物件没有用上。此外,他还在考虑,如何进一步优化,也还希望完善土地手续,在“杨府”外修建一座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