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公路连亏背后存债务隐忧:沦为银行打工仔

24.12.2014  13:02
核心提示:  市场纷纷诟病公路乱收费的同时,全国收费公路近三年,每年都面临着数百亿元的亏损。   交通运输部23日公布的2013年全国收

  市场纷纷诟病公路乱收费的同时,全国收费公路近三年,每年都面临着数百亿元的亏损。

  交通运输部23日公布的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汇总结果显示,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收支平衡结果为负661亿元,即整体亏损661亿元。

  这一数据背后是2010年来依靠借贷快速扩张的债务隐忧。

  三年累计亏损1550亿元

  2013年度,全国收费公路整体亏损661亿元中,政府还贷公路亏损560亿元,经营性公路亏损101亿元。

  目前,全国收费公路里程15.65万公里。尽管这一数据占公路总里程的比例一再减低,但仍维持在3.6%左右。

  政府还贷公路的盈利性较差。对此,有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称,这从某种方面也与政府性公路需要保持公益性的经营原则有关。

  具体收支方面,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为3652亿元。其中,政府还贷公路1553亿元,经营性公路2099亿元,分别占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的42.5%和57.5%。同年度,全国收费公路支出总额为4313亿元,其中,还本付息支出3147亿元、养护经费支出390亿元、运营管理支出457亿元、税费支出214亿元,其他费用支出104亿元。由此推算,当年还本息支出占收入比重超过八成。

  2010年,全国收费公路收支平衡结果为盈余32亿元。但从那之后,与大规模建设和信贷成本扩张的趋势一致,收支平衡由正转负。

  2011年至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收支平衡结果依次为:-323亿元、-566亿元和-661亿元。也就是说,三年累计亏损1550亿元。

  工程扩张和债务增长

  1984年12月,国务院第54次常务会议批准出台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收费公路政策。由此,中国公路迅速发展。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35.62万公里,是1984年的4.7倍。公路的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些地方也由此埋下了债务隐忧。

  债务性资金投入是公路累计建设的主要来源,而银行贷款更是占比超过九成。随着偿债进入高峰期,公路运营方成为银行的“打工仔”。

  2010年到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由36506亿元增加到54432亿元。在累计建设投资总额中,资本金投入16876亿元,债务性资金投入37556亿元,分别占累计建设投资总额的31%和69%。在累计债务性资金投入中,银行贷款35160亿元,其他债务资金投入2395亿元,分别占累计债务性资金投入的93.6%和6.4%。

  近年公路工程扩张和债务增长,已经引起越来越多有关部门的重视。

  交通部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由36506亿元增加到54432亿元;债务余额由22912亿元增加到34308亿元。

  审计署2013年发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也显示了公路债务这一问题。

  报告显示,部分地区高速公路债务规模增长较快,偿债压力较大。2012年,有8个省本级通过举借新债偿还高速公路债务453.85亿元,其中4个省本级高速公路债务的借新还旧率超过50%,3个省本级已出现逾期债务17.15亿元。

  以湖北为例,目前高速公路项目债务余额达千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5%,已经触及债务融资底线。

  湖北的《全省交通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中指出,完成“十二五”建设任务后,总债务预计达到2000亿元。此外,还承担了96亿元的二级公路债务,债务风险巨大。

  前述分析人士对本报称,在国家大战略下,公路建设无论是作为“稳增长”还是惠民生的措施,其发展短期内都不会降下来。但为控制债务风险,在合理扩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各类交通建设中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吸纳更多民间资本参与交通基础建设有待加强。

 

文章关键词: 收费公路债务隐忧交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