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学院:每年拨200万 支持学生创新
关于创意的N个法则
创新可以学习
创造力并非与生俱来
只要我们改变某些特定的行为,就能习得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有组织地系统、集中培训,参与者创新能力方面能得到最大成长
创意思维既需要对某一专业的精深研究,也需要跨学科的交流
创新者,可以用他们的行为影响和改变世界
成都学院美术学院大三学生刘昌林的学习方式和很多美术学院的学生不同。现在每天他除了完成专业课程外,还会在学校的“云动工作室”里工作几个小时,和来自信息技术与科学学院的同学一起,为一些企业制作定制的动漫产品。
类似的工作室在成大还有很多个,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学校创立了“整合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多学科融合的环境下学习。
工作室里的无限创意
刘昌林所在的“云动工作室”集合了成大美术学院和信息技术与科学学院两个学院的学生和多位老师。目前,他们正在着手为腾讯公司制作电子绘本,将来,小朋友们在手机上就能看到独具成都特色的可移动的绘本人物。但现在,如何设计绘本形象?如何解决手机终端的技术难题?这些都是刘昌林和工作室的小伙伴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遇到障碍时,老师们才会出手指导一把。这大大改变了刘昌林的生活,现在每天他都需要开动脑筋,想创意,想点子、想解决方案。每做一个项目,同学们都能拿到一定额度得项目基金。现在工作室接收的项目除了老师介绍的,还有不少是同学们自己从网上找来的。
学校出钱支持学生创新
学生们创新思维的迸发源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改革。该校提出了“整合体验式”创新教育模式,从课程设置、综合实训、师资建设、指导服务等各方面形成合力,最终实现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
在大专业平台的背景下,不少学生找到了创业商机。2013年9月底,该校计算机专业大四的学生周佳亮就和他的两名同学一起,创建了四川首家面向中老年的网络社区———老友网。不仅为老年人提供游戏和娱乐空间,还创新地融入了书法绘画、摄影、手工、十字绣、比赛竞技、交流会以及爱心商家打折等一系列的线下活动。
学校从2012年设立“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每年下拨2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资助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活动项目的开展。2012~2013年全校就设立了605个创新项目,近2万人次学生获得了不同额度的资助。
成都商报记者 汪玲 摄影 王勤
原标题: 成都学院:每年拨200万 支持学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