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规模超16万亿 监管配套机制仍待完善

29.05.2014  02:26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截5月28日发布报告称至2013年末,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已达16万亿元。

第三方支付市场在2013年继续保持着高速发展。2014年5月28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北京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4)》(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末,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已达16万亿元。

报告》指出,我国支付清算市场在2013年持续快速发展,支付创新层出不穷,支付业务与经济增长的联动性不断增强。非现金支付业务总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中,票据业务总量较上年有所下降,银行卡业务持续快速增长,银行卡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全年银行卡刷卡交易渗透率达到47.45%。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产品和服务朝着更加快捷、高效、便利的方向发展。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向证券、基金、保险等多个行业领域渗透,金融化趋势明显,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全年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150.01亿笔,金额8.96万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3.47%和30.04%。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逐渐成为电子支付发展的新方向。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逐渐成为电子支付发展的新方向。《报告》指出,国内移动支付标准也在过去一年得到统一和逐步推广,客户应用基础日趋稳固,业务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7.77亿笔,金额1.19万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78.75%和556.75%。支付机构成为传统收单市场的重要补充,处理收单业务19.76 亿笔,金额5.78万亿元。受获牌预付卡机构数量增多等因素的影响,预付卡市场业务总量有所增长,160家预付卡发卡机构合计发卡6.4亿张,金额869.8亿元。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支付行业也进入了一个需要调整与反思的阶段。”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常务副会长蔡洪波指出,有三个方面问题需要去探索和思考,第一是市场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再平衡需要有新思路;第二是市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需要有新理念;第三是在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上需要有新实践。互联网金融发展非常快,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具有天然优势,扮演多重角色。支付向互联网金融业务领域渗透的趋势非常明显,同时也对支付安全性和业务模式以及边界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指出,目前我国支付清算行业风险整体可控,但风险形势较为复杂,客户信息保密性与安全性问题成为关注焦点。传统的制假、欺诈风险多发,并向多种支付渠道渗透;部分行业主体片面追求快捷支付的客户体验,交易验证方式不断简化,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间风险信息交互不畅,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为此,需要监管部门统筹规划,行业协会加强协调,市场主体强化内控管理,社会各界联防联动,共同提高行业整体风险防控水平。

她同时强调,2013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等重要法规制度颁布实施,非金融支付业务监管规则进一步完善,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但相关法律制度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机制仍有待深化和完善。

【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