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石漠化治理:荒山变为金土地

04.12.2014  00:14

      中新四川网12月3日电(王哲高寒)我国石漠化严重的地区,往往也是人口密集区和经济待发展区。治理石漠化过程中,如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个难题。然而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的石漠化治理让荒山变成绿肺成为“绿色银行”,居民拥抱生态,城市走进绿色,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据了解,该区域自80年代初开始当地群众自发零星开采石灰石、毛石等石料,到了90年代初已初步形成规模,同时也建设有小土焦、小洗选、小冶炼等企业,造成了该片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后果。造成西佛寺片区有石漠化土地9567.3亩,其中轻度石漠化土地3213.8亩,中度石漠化土地2767.8亩,重度石漠化土地3021.7亩,极重度石漠化土地393亩,生态极为脆弱。
  2012年以来,为全面整治和改造城市环境,西佛寺片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建设的模式,通过背土上山、掘井取水、工程治理的方式开展环境靓区工作,同时与景区建设相结合,建设成为集宗教文化、休闲娱乐、花果飘香、运动健身、环境优美于一体的城市后花园。整个西佛寺片区企业已投入3亿多元,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0亿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通过治理的石漠化化土地上已经长出了一大片一大片茂盛的蓝花楹,虽时至冬天,但攀枝花由于冬日气候温和,蓝花楹依然郁郁葱葱。据随同采访的环保局曹副局长介绍,蓝花楹原产于美洲热带,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霜雪,适宜生长温度22至30℃,有很高的的观赏价值,西佛寺片区种植的蓝花楹差不多上百万株,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培育,其价值预估也是上亿元。现在已基本覆盖了石漠化土地3000亩,一个崭新的生态林区展示在西区居民眼前,有“城市绿肺”之称。
  周贵华,地道的攀枝花西区格里坪大水井居民,初中文化,有“生态修复专家”之称。作为项目的业主,谈到为何选择投资石漠化土地治理时,他告诉中新网记者,在当地石漠化土地和干热河谷地带上造出一片林海,也主要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而努力。人活着还是要有意义,这里的生态变好了,居民就生活的开心快乐,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一份公益事业,是自己人生理想。
  随着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该市已契合西佛山景区的地理条件及其佛教文化元素,已确定逐步将其打造成为攀枝花市阳光康养旅游产业的重要景区和特色康养基地。
  一些林业专家还认为,石漠化综合治理是我国生态建设中的重大课题,石漠化地区类型复杂,必须因地制宜,探索各地有哪些适用植物。同时要认识预防的重要性。在人工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辅助下,封山育林,免去人为干扰,是防治石漠化的最理想形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