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援建者在名山区的一天

07.11.2013  18:00

攀枝花援人员陈绍明(右)在农村指导灾后重建

  四川在线雅安频道消息(记者王建明)2013年10月31日早上6点30分,攀枝花市对口援建“4.20”芦山强烈地震名山灾区技术支持组(以下简称:技术组)组长陈绍明像往常一样,已经洗漱完毕,轻轻关闭房门,走下楼来。

  陈绍明在楼梯口的那颗大树下,首先做了几个深呼吸,然后边走边做“扩胸、弯腰、踢腿”等老式体操动作,来到200米左右的“同心桥”红绿灯路口。

  忽然,一阵香喷喷的羊肉汤味扑鼻而来,他没有迟疑,径直往街对面走了过去。

  “老板,来一碗10元的羊肉汤。” 陈绍明津津乐道的吃了起来。

上午:现场测绘 规划沟通

  10月31日上午8点整,同事徐铧、谭建珍、张成和龙华等四人,在陈绍明与同事共用的约10平方米左右的客厅不同位置坐下,分别汇报昨天的工作情况和听取今天的主要工作安排。

  8点40分,技术组的所有同志“”进了名山区住建局派来一辆乳白色捷达车,直奔攀枝花定向援建的名山一中。

  “徐铧负责初步设计方案草图核对,张成、龙华负责测量,谭工记录。”一下车,老陈就安排起工作,“一定要仔细、准确,还要把预留的空间包括高度和安全距离留够,不要给以后带来遗憾。

  10点30分,攀枝花定向援建的名山一中的拟建体育馆定位、室外排球场、篮球场、环形跑道等各种数据再次汇聚出来,陈绍明一行来到学校阅览室,与校长赵云博进行交流沟通。

  “我们经过再次实地测量和验算,在保证科学、合理、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对部分数据和位置进行了微调……” 陈绍明向赵校长进一步沟通说,“在体育馆设计方面,建议请你们与设计上商议,不要简单的按照学校体育馆来设计,要考虑长远,高度要适当增高一些……

  从学校阅览室出来,陈绍明看了看表,还差40分钟才12点。走,回区住建局,看看还有什么事情没有。

下午:分组下乡 指导农民灾后重建

  14点,记者随技术组的陈绍明、张成一行驱车前往30公里外的前进乡新市村地震受灾户集中安置点建设现场。

  “师傅,你的灰缝大了,超过8至12毫米的要求,请你立即纠正。” 陈绍明不愧为建筑方面的专家,一进现场就发现问题,“还有,砖砌体与构造柱的拉结筋设置是不超过60公分一道,你现在已经有1米的间距,请把这些砖砌体撤除重来,要不然,抗震性能就差啰。” 前进乡新市新村集中安置点规划有45户群众,目前有40户正在从事主体工程建设,预计在春节前,搬新家是没有问题的。

  陈绍明说,自从技术组承担协助区住建局指导灾后重建任务以来,他们都会定期和不定期的到全区在建项目以及灾后重建的17个聚居地和部分散户建设点进行巡视检查,发现不符合设计文件、抗震要求和有安全隐患的,必须现场解释,立即纠正。

  15点45分,技术组来到3公里外的前进乡楠水村集中安置点,先后也发现不同程度的存在“建筑通病”现象,陈绍明等立即通知施工总承包单位现场负责人、监理人员、业主委员会代表以及前进乡派驻联络员,从标砖发水、灰浆搅拌、砖体砌筑、钢筋设置与配置、混凝土养护等技术与抗震设防要求进行简单讲解和现场培训。

陈绍明(左二)在夜话活动上为群众解答建房基本知识

晚上:参加当地每周一次的夜话会

  18点,技术组5人全部归队,集中在县城一个较为清静的“苍蝇馆子”,吃着人均不超过15元的工作餐,有说有笑。忽然间,陈绍明接到区重建办领导电话,邀请参加晚上7点钟区委领导在农村的夜话活动。

  据悉,当晚有7户重建散户申请自愿参加,希望面对面与群众交流。

  18点40分,陈绍明、张成每人掏出15元的晚餐费后,搭乘住建局的工作车消失在夜幕之中。记者出于好奇,驱车尾随而至。19点05分,到达目的地。记者通过车载导航系统,定位在名山区城东乡徐沟村2组,小地名是白果树。

  记者在暗处看到,夜话活动,其实就是拉家常,没有寒暄、没有掌声,也没有茶水,自发而来的群众和部门代表,大家围绕一张圆桌而坐,把一间20平米左右的空屋挤得满满的,来迟了的群众只好站在屋檐下。经了解,参加此次夜话会的有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晓东,区政协副主席李平以及区国土资源局、交通局、住建局、民政局和城东乡党委政府负责人,主要议题是听取村民在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灾后重建、生产生活困难等民生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现场解答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对不能现场回复和需要集体研究讨论的,必须在限定时间内给予回复。

  当晚21点38分,陈绍明回到住处,打开台灯,坐在床边,又开始整理当天的工作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