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钢城外衣” 攀枝花投41.57亿元办十项惠民实事

26.05.2016  14:19

制图/朱濉

  今年,攀枝花将投资41.57亿元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及19件民生大事,涉及就业促进、扶贫解困、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百姓安居等多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攀枝花“自选动作”最多的集中在生态环境工程这一大类中,资金安排超过1.1亿元。这是记者5月25日从攀枝花市政府办获悉的。

  5月23日晚上9点过,家住攀枝花市仁和区和谐御林小区的周建明一家散步后,回到家里准备洗漱就寝。“现在晚上安静多了,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因为邻近休闲娱乐一条街,小区附近KTV众多,“以往到了晚上音乐声就闹起来,吵得人睡不着。”从今年三四月份起,和谐御林小区及附近的居民慢慢发现,小区及周边一带陆续建起了隔音装置,噪音污染也随之减小并逐渐消失。关于仁和区滨河歌城隔音设施的建设,已经被列入了攀枝花市2016年十项民生工程,根据安排,仁和区政府将出资20万元,用于该区域的隔音设施建设和日常维护。

  近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攀枝花市2016年十项民生工程及19件民生大事实施方案》,其中,既有省定民生工程的“规定动作”,也有攀枝花从市情民意出发,为该市市民量身打造的“自选动作”。“从去年底以来,我们就通过报纸、网络广泛征集民意,让群众自己‘点菜’,选出市里自办的民生工程。”攀枝花市政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例如仁和区的隔音设施建设,就是从网友发来的电子邮件中筛选出来的,成为百姓安居工程中市级自办的民生项目,且仁和区已经先期启动了这一民生项目建设,群众反映很好。

  记者注意到,在十项民生工程中(除道路通畅工程中,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米易段计划完成项目建设投资11亿元),社会保障工程的资金安排数目庞大,计划安排资金48986.07万元,这笔资金将确保攀枝花城市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达到320元,农村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达160元,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23万人,参保缴费人数达10万人。在新农合制度覆盖涉农县(区),农村居民参合率要达到97%,参合农民住院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达到380元。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将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建设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6个,同时以条件成熟的农村乡镇中心敬老院为依托建立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个,并完成攀枝花市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及社会救助中心建设。

  此次,攀枝花对生态环境工程尤为关注,安排1.1亿元投向包括工业污染治理、二滩滑坡塌岸治理、生态修复工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景观打造5项工程,“这样安排,体现出了攀枝花实现城市绿色转型,打造阳光康养胜地的美好愿景。”该负责人解读,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攀枝花,眼前正是实现城市绿色转型,脱去“钢城外衣”的关键时期,所以在生态治理、打造中国阳光康养胜地方面,攀枝花谋划深远。

  “目前,我们的民生工程专项督查小组也已成立,从本月底开始,将每月到点督查。”攀枝花市政府目标督查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对有实体项目的就到现场督查工程进度,没有实体项目的就督查台账和资金拨付进度,同时每个月将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最新进展,确保所有项目在年底之前顺利完成,并将纳入对各实施主体单位和主要负责人的年终考核。 (张丹 记者 陈君)

责任编辑:郑玮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