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耕耘者的足迹——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基础教育界部分优秀校友探访实录

23.06.2015  13:13

  为迎接建校70周年,进一步分享我校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尤其是老边少地区)校友可歌可颂的奋斗历程。6月15日——6月19日,校友会办公室主任李爽、招生就业处付丽娟老师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昭觉县、西昌市、会东县、攀枝花市等地探访我校部分基础教育界优秀校友。体验校友们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与他们的领导、同事、学生深入交流,深切感受校友们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真实一面。这也是我校继探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州等地基础教育界校友之后,寻访基础教育界校友的第四站。

  凉山、攀枝花寻访之旅第一站:美姑县中学

  探访对象: 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师德标兵、凉山州十大杰出青年、凉山州骨干教师、“凉山州第十一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拔尖人才”获得者 呷铁大哥


在美姑县中学与呷铁大哥(中)合影留念

  15日中午1点驱车驶离峨边后,便进入了山路,我们翻越雾气迷离的高山,不知上下了几个山头,晚8点到达了目的地美姑县。这里如所想那般遥远而又民风淳朴,此行探访的对象是我校教育系函授本科98级校友呷铁大哥。呷铁大哥现任美姑中学党支部书记兼彝语文教师,早在2003年,呷铁大哥就接受过四川电视台“栏目组”采访,2005年接受过四川电视台“新闻连连看”采访,其业绩曾被载入《中华优秀人物大典》、《当代中国人才库》、《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光荣册》等书。尽管已获得了诸多殊荣,然而电话里的嘘寒问暖,让你觉得他就是你身边的一位好大哥,诚如他的名字一样。他的热情周到让人忘却山路的颠簸和尘土飞扬,和脑海中浮现的彝族老师的形象一致,他的厚道、质朴让人难忘。接受我们采访之时,他特别穿了笔挺的西装,能看出他对我们来访的重视。呷铁大哥的朴实与敬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同他所说的,他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把每件小事做好,教学工作是他一直热爱的工作,从美姑巴普片区西甘萨乡中心校(现井叶特西乡)的任课老师,一直到美姑县中学党支部书记,他一直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稳扎稳打地干好教师这一本职工作。他秉持“爱的耕耘,严的管理”理念,他是众人口中严厉的,甚至有时不近人情的老师,但同时又是一位爱生如子,日日守着学生,对每位同学的学习生活照顾备至的老师。在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从1995年起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在美姑县原民族中学,现城关二小设立“大哥成才奖”。在家乡典连村小学设立“希望基金大哥奖”,  2006年起美姑中学设立“大哥成才奖”,  每年颁奖一次。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整。他说他是一名共产党员,要有党员应有的党性修养和觉悟,其实我们知道他爱人因患肝硬化常年卧床休养,需要细心照料,也需要花费大笔资金,他因为担任美姑县中学党委书记、彝语文教师等职务,无暇照顾生病的爱人,说起家庭,他感到非常愧疚。呷铁大哥在获得众多殊荣之后,并没有被荣誉所累,也婉拒了更多更好的发展,他勤勤恳恳坚守着美姑这片土地。如今呷铁大哥的学生已经在各行各业取得了成绩,人们一提起他都像老朋友一样亲切,他们都尊他为美姑县教育界的标杆。然而大哥却不改初心,依然用他的勤劳和努力回报着美姑教育。

  凉山、攀枝花寻访之旅第二站:昭觉中学

  昭觉县民族中学  探访对象:昭觉县民族中学校长、昭觉中学副校长、凉山州党代表、昭觉县政协委员、优秀党员、优秀校长、优秀党支部书记马锦华


在昭觉中学与马锦华(左六)等部分校友合影留念

  马锦华是我校教育系91级校友,在一个月前我和他有过几次短暂通话。他的话速偏快,话语中杂有彝族的口音,办事效率快,是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不出几日,我便得到了在昭觉中学界的川师校友名单。为避免和高考、中考时间撞车,我们延迟了去探访的时间,俗话说好事多磨,6月16日,终于和他见了面,和电话里粗犷的声音应相配的外形不同,眼前的马锦华黑瘦,但是睿智果敢的话语和彝族爽朗的笑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儒雅的君子之风也让人深信,为什么有诸多师弟师妹愿意跟随他来到昭觉这片土地上拾起教鞭。马锦华是昭觉中学的副校长、昭觉民族中学的校长,他是学弟学妹口中的“精神领袖”,仔细一听,我发现他们一直都以师兄师弟相称,这无疑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来自母校的工作人员在他乡感受到别样的温暖。昭觉地理位置偏远,马校长说,他生长在甘孜九龙,来到昭觉就是为了体会别样的彝族生活。他07年调入昭觉民族中学,当时条件很差,有70户农民居住其中,脏乱、牲口到处乱跑,臭气熏天,孩子们哪有什么心情学习,他用了半年时间将这70户农民“请出去”,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州教育局、四川省教育厅、甚至国家财政部的支持。昭觉民族中学在他的“改造”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只有500多名学生的初级中学发展成为拥有3000多名学生的高级中学。目前昭觉民族中学已经是一所在凉山州东五县内(金阳、雷波、美姑、昭觉、布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校。这七年,学校教师不仅在数量上,更是在质量上有了质的飞越,学生的高考升学率达到了73%以上,每年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双语”人才。  招收的所有学生均系彝族农民子弟,来自昭觉县和周边各县高寒山区。如果将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定为贫困线,那这里学生贫困率几乎在75%以上。学生们父母基本上都靠务农为生,收入十分微薄。除了家庭收入困难以外,昭觉县还曾是一个毒品和艾滋病泛滥的国家级贫困县,毒魔肆掠的后果并不仅仅是死亡,更有大量受毒品和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存在,这些失依儿童由于父母去世(或失踪),一些跟着叔叔或是年迈的祖父祖母生活,一些流落社会,流浪度日生活都无法保障,更不用说读书了。

  看到这些情况,马锦华非常痛心,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彝族知识分子,他非常清楚知识对农村孩子意味着什么,那是可以改变他们人生,改变他们命运的金钥匙,所以他开始想办法留住因贫困辍学学生,帮助受艾滋病和毒品影响的孩子重返校园。马校长确有一颗仁爱之心,2012年5月他牵头筹划成立了“昭觉县彝心助学协会”,这是一个以帮助在昭觉县就读的家庭贫困的学生和没办法进入校园的失依儿童为宗旨的慈善机构。为了这些孩子,他不仅每年将自己的绩效工资全部投入进去,更是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力量捐资募款,抓住每一个一纵即逝的机会寻求帮助;为了这些孩子,他几乎以校为家,走访学生家庭,落实每笔资助。他说:“我们要让资助人的每一分捐款都用到学生身上,我们要让每一个应该读书的孩子都回到校园,这些孩子也许到最后还是考不上大学,但我们可以让他们在学校里学习做人,学习技术,将来他们再走入社会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危害社会的人,他们能凭着手艺好好地活下去”。

  一个人的善良其实可以产生蝴蝶效应,在马校长的带动下,昭觉民族中学成了一所慈善学校,全校所有师生都投入进去。马校长的精神打动了很多人,全昭觉县很多单位和个人都自愿加入了帮助贫困学生的行列,大家都在为彝族的未来努力。在昭觉大家都知道,“读不起书找民中,找马校”,他的办公室里总是人满为患,前来咨询的家长和学生络绎不绝。在采访过程中,有彝族大妈找他询问事宜,马校长很耐心地讲解,我想这是他工作的常态。


在昭觉县民族中学与马锦华(右四)及部分川师校友合影留念

  他满怀信心地对我们说,要把昭觉民族中学发展成为川师的总后方,也诚如他所说,现在川师校友在昭觉中学、昭觉民族中学的人数越来越多,我想这是马锦华校长人格魅力的体现,也是我们共同的川师情结在起作用。他说母校交给他扎实的教育理论,带给他对教育的最初认识,对于母校的老师也是如数家珍,老师们治学的严谨,深深影响了他今后的治学方向和理念,他非常希望优秀的师弟师妹们能来昭觉体验一下做教师的幸福。他把教学看成是自己的使命,为此他和学校的老师常常走村串户动员孩子们来学校上课,他的使命就是要争取让更多的彝族孩子能走进课堂,山路太陡,路程遥远,居民们有的住在高山上,马校长显然没有因此而泄气,尽管摩托车的轮子都报废了几个,但他只要有时间就会挨家挨户地去努力,他说最远去过盐源县。每次下乡,除了计划好的走访对象,马校还会关注他们的弟妹、他们村子里的其他失学儿童,经常是原定计划走访5家,最后却会有10个孩子得到帮助。现在,连最边远村子里的人都认识他,知道他是专门收“读不起书”孩子的校长。谈起他的新目标,马校长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正在给政府打报告,准备在美姑县最偏远的村庄盖一所村小,以后村小毕业的学生就可以直接到昭觉民族中学来读书,这样直接对接,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他把村庄的图片拿给我看,指着山路说,就是路太窄了,正在给政府打报告重修马路。

  七年,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花白了头发,消瘦了身体,但他用满满的正能量感染着我们,他为昭觉的贫困彝家学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他是一个彝族人,他是一个彝族校长,他拥有高尚的彝人之魂。

  凉山、攀枝花寻访之旅第三站:西昌一中

  探访对象:西昌一中副校长、国家级骨干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凉山州学术技术带头人邱阳;国家级骨干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西昌市教育学科带头人、中国数学学会会员、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凉山州数学学会理事、西昌市教科中心数学组组长郭江林;西昌一中教导处副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化学高级教师评选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学省级骨干教师、全国高中课改优秀教师、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凉山州专家型教师、凉山州骨干教师、西昌市教育教学专家杨钢;全国优秀教师、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凉山州优秀科技教师、西昌市首届中学物理教学能手夏泸林


在西昌一中和郭江林(左二)、杨钢(左三)、邱阳(左四)、夏泸林(右二)等校友合影留念

  邱阳是我校物理系78级校友,听闻我们来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说起川师,他满是骄傲和自豪,他告诉我们母校教给他做事和做人的道理至今受用,谈到物理系,邱阳校长流露出真挚的情感,母系变化太大了,当年的物理系人才济济,毕业生更是在物理相关领域开创出佳绩。尤其是母校老师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老师的兢兢业业都给他的教学生涯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深情了回忆了恩师李代志的教学方法,老师通过去公园听评书,学习评书者幽默生动的说词方式来提高教授过程中语言的吸引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更为生动,这是老师对教学方式的良苦用心,这一点邱阳校长至今受用,他的课堂轻松活泼,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和老师交流沟通,轻松吸取知识。谈起狮山岁月,他感谢母校的培养,他说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最初就来源于母校的教育。身为西昌一中的副校长,他兼顾行政工作的同时还兼任高二物理科任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体会,邱阳老师认为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耐心,在他的世界中“公平”是放在首位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更没有差生之说,身为师长,邱校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教好学生的机会。

  郭江林是我校数学系91届校友,他对川师有着深厚的感情,专升本、硕士都在川师完成,聊起母校,郭老师如数家珍。郭江林说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思维,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又有很大不同,除了天赋以外,老师的辛勤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引领非常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谈到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郭老师提到一位在车祸中失去双亲,自己也不幸致残的学生。他对这名学生特别关爱,学校专门给她安排了宿舍,郭老师背着她上下楼,老师的言传身教必定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班是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

  杨钢是我校化学系79级学生,在之前的联系沟通中,杨老师主动地告知我们他的基本情况,得知我们即将前往凉山州探访的消息,他表示出极大的热情。他灿烂的笑容,诚恳的态度,温和的话语,曾让我一度担心,这么可爱的老师会否把控不住课堂秩序和年少轻狂的学生,实际上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杨钢老师在教学上早已是一位颇有造诣的老师了,他培养出的学生在各行各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告诉我,化学实际上是要“学以致用”,让学生们多接触生活,了解在现实生活中化学真正的体现和实际用途。川师,是我们聊的最多的话题。杨老师说化学系79级是他值得骄傲的集体,出了一个院士,还有其他行业的佼佼者,川师的学风是很好的,当时大家在那样的学习环境下努力学习,蒙受先生们的教诲,可以说,对母校的一草一木都饱含着很深的情感。说到明年的70周年校庆,杨钢老师由衷希望能返回母校感受70年来学校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果,母校今后的学术活动和校友会活动都希望能参加,言语中满溢着骄傲与自豪。

  夏泸林是我校物理系95级校友,亦是凉山州校友分会最早推荐的基础教育界优秀校友,也是西昌市为数不多的全国优秀教师之一。他从99年到西昌一中后就接手高一和高三年级的物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不用说压力很大,一个班80多个学生,尤其是高三年级,学生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心理负担很重,夏老师告诉我们做心理疏导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他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做谈话的方案,找准切入点,每个学生每次要谈40分钟,这样的谈话一学期至少两次,谈话的地点是在他找的一间小教室进行,一对一的沟通,有助于学生们舒缓心中的压力。询问为什么他能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的称号,他说这个称号是他工作的第十个年头获得的,他谦虚地说,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因为要完成工作任务,他很少兼顾家庭,他所教的学生考取了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和重点大学是他引以为傲的事。夏泸林饶有兴致地谈到他的教学方法——“一题多用”,他不太赞成题海战术,他所教的学生们往往能从一道题中了解不同题型的做法,这种触类旁通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的喜欢。夏老师还寓教于乐,号召全体同学参与课后活动及全国物理竞赛,将所学的物理知识用于生活中,让大家感受到物理的乐趣所在。谈到川师,夏老师饱含深情地回忆了母校老师带给他的影响,谈到付发全老师时,他几度哽咽,眼中饱含热泪,采访也因此数次中断,他说老师跟他感情太深了,师生之情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去,尽管付老师2001年已经去世,但当年一起做电子线路实验,课后辅导他做功课,一起打篮球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能感觉到夏泸林老师是一位至情至性之人,也能感受到他执着的拼搏精神与对母校的情谊,我们被这浓浓的师生情所感染,仿佛也回到那年那时。

  凉山、攀枝花寻访之旅第四站:会东和文中学

  探访对象:会东和文中学副校长兼教科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凉山州第十三批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凉山州骨干教师、凉山州优秀班主任邓永斌


在会东和文中学与邓永斌校友(中)合影留念

  邓永斌是我校教育系87级校友,身为安岳人的他,大学毕业后,自愿到会东县任教,尽管远离家庭,但他不因此而分心,全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到了会东中学后,先后担任地理老师和政治老师,和别的老师不同,早在90年代初期,邓永斌就倡导一种“自由”的学习方法,他的“放养”式教学模式曾受到周围人的质疑。在当时他用其独有的教学方法来传授知识,课后没有布置额外的作业,课堂上更是采用轻松的师生交流方式来完成。做得不错的同学可以获得“奖励”,做得不好的同学会受到“惩罚”,诸如跑步、做下蹲等成为知识未能掌握的“惩罚”。在欢声笑语中,同学们完成了对知识的巩固。他提倡知识巩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课前的准备,预习,提出问题;第二步是课堂中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巩固;第三步是知识的消化,即教师解疑答疑的过程。邓老师获得凉山州优秀班主任称号,并非浪得虚名,他兴致勃勃地和我们聊起了他的五个当好班主任的办法:一是对所有学生做到公平;二是爱护学生;三是对学生心理做好疏导;四是保持乐观的心态,不给学生甩脸色;五是注重良好班风的营造。

  把同学们从课堂上拉到课堂外,是他教学的制胜法宝,比如他会把学生们带到大自然中,结合着实际情况,给同学们讲解地理知识。谈到母校带给他的影响时,他说其爱好读书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在母校养成的,前两年他常常给凉山日报投稿件。他深情回忆了吴定初、梁斌等老师带给他的深刻影响,希望有时间能够多回母校看看。面对眼前这位教学成绩突出,培养了多名州文科状元及州文科前三名,科研成绩突出,曾主研多个省州级课题,近十篇论文在省州级教育刊物上发表,在教学改革上,勇于创新的学长不禁让人心生敬佩。

  凉山、攀枝花寻访之旅第五站: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

  探访对象: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教师、攀枝花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第六批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袁怛;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教师、攀枝花市骨干教师周述琦;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教师、攀枝花市骨干教师郭东文;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副校长、攀枝花市骨干教师、攀枝花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宋玉霞;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教师、四川省优秀班主任、四川省骨干教师、“攀枝花市巾帼英雄”称号获得者鄢维秀;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高2017届年级主任代座城、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教师、“五一巾帼标兵”获得者郑碧红


在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与袁怛(左二)、周述琦(左三)、郭东文(右二)等校友合影留念

  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在攀枝花享有极高的声誉。我们依次走访了我校外语系86级校友袁怛、生物系92级校友周述琦、地理系95级函授毕业校友郭东文、物理系96届校友宋玉霞、中文系82级校友鄢维秀、生命科学学院03级校友代座城、文学院97届校友郑碧红。鄢维秀给我们讲述了她在执教过程中的往事:有一年高考前夕,她得了阑尾炎,为不影响学生上课,她忍着痛,坚持给学生上课,上课时甚至出现了幻觉,她告诉我是学生们期待的眼神让她坚持下来,结果那年高考语文成绩出奇地好,这正是师生间密切配合和互相信任的结果。她还跟我们分享了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对高考不能功利,应在平时注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试之外多吸收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的文化养料,因为学习语文是一辈子的事。宋玉霞校友谈到当年在狮子山度过的美好时光,尤其讲述了当年母校举办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至今难忘。校友们深情回顾在母校经历的生动往事,感谢恩师的谆谆教诲,亦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在教坛上的酸甜苦辣,不论是高考前的冲刺、当班主任的种种辛劳、师生之间的深切情谊、对于新课改的种种独到见解、教学方法的体会、对于所教学科的理解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校友们的话语中透露着对母校不变的感情,一如从前。

  此次凉山攀枝花之行历时五天时间,行程近2000公里,走访了5地14位校友,我们走访的只是我校基础教育界的一部分优秀校友,他们身上折射出的优良品质、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对于教师职业的热爱与坚守,对于学生的关心和爱护都深深让人动容,他们主动放弃优越环境,甘愿扎根边陲,无私奉献,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永远值得大家学习。在昭觉教室里挂有关于教师五种精神的牌匾,上面这样写着:教师的五种精神,一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二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三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四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五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我想这正是常年扎根在老边少地区我校基础教育界优秀校友的真实写照。


在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与鄢维秀(左二)、宋玉霞(左三)、代座城(右一)等校友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