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 传薪播火——记抗战时期的成都华西坝五大学

18.09.2015  21:36

  新华网成都9月18日电题: 弦歌不辍,传薪播火——记抗战时期的成都华西坝五大学

  新华社记者童方、董小红

  在风雨飘摇、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华西坝五大学的莘莘学子,既有抗日讲演、服务社会的业绩,也有脱下青衫换戎装、提前毕业上战场的壮举,更有弦歌不辍、为民族延续文脉的贡献。他们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爱国救亡,用火热青春厉行了战时知识分子的责任和尊严。

   为民族延续文脉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华东、华北相继落入敌手。这些地区的文化教育机关、学校、团体等,为保存我国文化教育的精华,纷纷迁往内地。

  地处四川成都的华西协合大学,在民族危难之际,迎接了内迁的学校和逃难的师生。当时汇聚华西坝的高校有:东道主华西协合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

  据学者岱峻介绍,五大学全盛时期共有文、法、理、医、农等五个学院六、七十个学系,学生和教职员工三千余人,是战时中国规模最大、学科设置最完整的大学之一。

  坝上精英荟萃,人文学者有陈寅恪、吴宓、萧公权、李方桂、顾颉刚、钱穆、蒙文通、吕叔湘、常燕生等;理工科有生物学家刘承钊,地理学家刘恩兰,数学家赖朴吾、魏时珍,天文学家李晓舫,皮革学家张铨等。

  燕京大学新闻系有“亚洲第一大系”之称;华西协和大学和齐鲁大学两校强强联合,打造出战时中国医学教育的联合舰队;独辟蹊径的“华西学派”,在中国人类学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拥有全国最好农学院的金陵大学则扛起“农业大国的金字招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培养出女院士、女将军、女教育家等。

   提前毕业上战场 揭露细菌战第一人

  因前线部队急需医药人才,从1942年起,连续三年,华西协和大学医科、牙科及制药系有100多名应届毕业生应征去军队或军事机关服务,有些还加入远征军奔赴滇缅前线。

  1945届毕业的华西协和大学医科学生,在1944年11月提前毕业,全部应征从军。

  华西校友罗盛昭到各地征集医务人员,组织救护队,并任救护第二大队第十一中队队长。他带领的救护队驰骋数万里,救治受伤军民12万余人。

  华西校友陈文贵还是当时揭露日军侵华细菌战的第一人。

  1940年12月,国民政府卫生署在重庆召开全国卫生技术会议,秘密讨论浙江宁波鼠疫流行案。陈文贵根据汇报的情况,尖锐而肯定地指出日军在我国进行了细菌战。

  距浙江鼠疫疫情一年之后,湖南常德又发生鼠疫流行。陈文贵亲自主刀解剖化验,发现6例病人均感染上了真性腺鼠疫。根据敌机空投地点与发病地点的一致性,加上从空投到发病的时间鼠疫菌感染潜伏期的一致性,确认这次鼠疫流行是敌机散布感鼠疫性物体所致。陈文贵义愤填膺,执笔撰写了近万言的《湖南常德鼠疫调查报告书》,第一次真实确凿地揭发了日军在中国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积极组织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华西协合大学和内迁各大学的师生们,时刻关心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及前途。他们一方面克服种种困难联合办学,为抗战建国培养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协同组建各类面向公众的抗日救亡团体,积极参加抗战工作。

  在1940年前,华西坝师生先后建立过抗敌救援分会、华西学生救亡剧团、五大学学生抗敌宣传第三团、五大学学生战时服务团等。

  1939年元旦,成都市开展了义卖献金的活动。师生职工们献出衣物、书籍、钢笔等物,由义卖小组上街销售。同学们冒着寒风,伫立街头,不断向过往行人宣传买物献金、支援前方的意义。

  此外,医科学生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医药服务活动。医学院学生组成乡村服务团到农村服务,服务团沿成渝公路前往自贡,沿途为农民治病。当时霍乱大流行,医科学生发挥所长,治愈了不少危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