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准“病因”书记开出脱贫良方
在冯春国中修建的鸡舍里,熊杰左一和村干部正在了解鸡苗生长情况。
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回头看
记者 刘鑫 文/图
地点:宣汉县胡家镇黄花村人物:建档立卡贫困户冯春国“第一书记”熊杰
走访“我家老伴儿的医药费,要是没有熊书记帮助,今年还真不晓得咋个办。”7月4日,在宣汉县胡家镇黄花村,63岁的贫困户冯春国感慨地对记者说,“鸡苗和鸡舍,都是他帮我家弄起来的,除了感谢,我真不知道该说啥子。”
黄花村是我省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落,山大坡多耕地少,基建配套滞后,农业产业化更是进展缓慢。冯春国就是当地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
冯春国和老伴住在一楼一底的砖木农家院里,外墙已破旧不堪。冯春国老两口有一儿一女,均已成家,长期外出打工,但打工挣的钱仅能满足自家生活。冯春国老伴动过两次大手术,花费均在10万元以上,至今仍需要就医用药,年花费近3万元。“他家是我们村里比较普遍的‘因病致贫’,类似情况占到村里总贫困人数的四成左右。”熊杰告诉记者。
沉重的家庭负担,以及贫困的家庭生活,让这位川东老汉显得既沮丧又无奈。“唉,没办法,老婆子多病,两个娃儿也没啥文化,出去打工挣的钱自家用都还恼火,我也没啥子手艺,除了在镇上打点儿散工挣钱,找亲戚朋友借钱生活之外,实在没有其他办法。”冯春国低下头,抹了把脸后接着说,“但是自从熊书记来了之后,我家确实有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冯春国家在熊杰的点对点帮扶下,通过扶贫周转金,今年6月免费领取了100只鸡苗,并修建起30多平方米的圈舍。
“这一批鸡苗,今年底就能卖出去,也是熊书记牵的线、搭的桥,最低估计能纯赚9000多元。”站在刚修建好的鸡舍里,冯春国一边喂鸡,一边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是试验,如果今年一切顺利,熊书记和村干部还要帮助我拿更多的鸡苗过来,我也看了他们给我制定的帮扶计划书,明年肯定脱贫。”
“为什么这么有信心?”记者问。冯春国笑着说,一是因为熊杰是县中医院选派来的干部,他协调下来的“黄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基础上再由医院方补贴300元至3000元”好政策,让他老伴的医药费减轻了一大半;二是明年村上还要给他免费提供更多鸡苗,“保守估计年纯收入都要过万元,我能不高兴吗?”
对话
山区村脱贫奔康关键要对症下药
对于黄花村“第一书记”熊杰来说,如何结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到2019年,全县211个建卡贫困村、17.94万建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找准黄花村贫困的根源,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成为他在2015年5月上任后急需解决的难题。
熊杰告诉记者,通过实地走访、精准识别后,黄花村120户贫困户,均已建档立卡。同时,其中约40%是因病致贫,“这也是黄花村贫困的最突出特点。其余主要是基建配套落后导致农副产品无法运输销售,以及缺乏农业产业相关专业技术所造成。”
摸准了“病因”,熊杰开始带领村干部动手干。首先制定《宣汉县胡家镇黄花村脱贫编制规划方案》,确定下“黄花村人少配套差,重点发展短、平、快产业”的思路;其次找到“娘家”单位,针对因病致贫贫困户比例偏重的实际情况,协调好“新农合报销多出部分医院补贴300至3000元”惠民政策;最后针对群众技术培训,确定下与县委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每年进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80人”。
“事实上,黄花村虽地处偏远,但自然资源优势突出,全村森林覆盖率超90%,紧挨国家森林公园‘五马林场’,我已经向镇里和县上做了汇报,预计在3年内,一手抓辣椒、土鸡、鱼塘等见效快的轻劳力产业,一手抓道路等基建配套,尤其是打通和‘五马林场’的旅游环线公路。”熊杰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目前已成功回引一业主投资千万元,流转土地1000多亩发展“油牡丹”产业,“我们力争在3年内,实现‘山上有树有花,山下有鸡有鱼,户户通公路,家家有钱赚’的幸福生活,让黄花村彻底脱贫奔康。”
点评
花大力气下真功夫
宣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两新”党工委书记张阳:作
为宣汉县221名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其中一员,熊杰虽话不多,但思想活跃、执行力强,是一名实干派干部。去年5月入村以来,他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真扎根、真帮扶,在产业培育、医疗救助、精准帮扶上花了大力气、下了真功夫。一年时间,黄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从190户下降到120户,该村的脱贫效果有了初步显现,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