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一个老师拉来290家企业“摆摊”

02.12.2013  12:34
                                                珠三角九市高校联合招聘会中山分会场爆棚                                                                           一个老师拉来290家企业“摆摊”                                                                                                                     2013-11-27   0    

        珠三角九市高校联合招聘会中山分会场过万求职者入场。资料图片

 

  南方日报讯  (记者/孙嘉琳)上周六,290家企业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参加珠三角九市高校联合招聘会,过万求职者入场,场面火爆。然而,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这些参会企业几乎全是中山学院招生就业处的梁辉文老师一个人负责联系“拉回”。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负责企业联络工作的梁辉文自发联结人力资源网络,聚拢了一大批中山及周边城市企业,加深校企接触;该校招生就业处还通过建立微博、微信公用账号等信息化平台,及时向学生推送招聘信息,并提前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模拟面试等公选课培训。

  建网络平台会员达30万

  作为从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8年的专业人士,梁辉文认为就业季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只是难在数据上而已,“其实就是和往年比较多了几万人,实际上每年的就业情况都差不多,今年企业的用人需求也很高。”他说。

  这位“从无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高校教师在中山HR圈子中被看作“最有声望的意见领袖”之一。他在2007年创立的中山人力资源民间联盟网络平台目前已是中山地区规模最大、最专业的人力资源组织,成员由遍布各行各业的企业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源从业者组成,QQ群规模已经超过5000人,论坛会员有30万之多。

  这次招聘会的成功,得益于这个民间平台的力量,也离不开梁辉文长时间以来的经营。除了在线上与企业保持良好互动,他在线下还积极为HR们举办论坛和讲座,分享招聘、薪酬、绩效、培训等工具、数据和技巧。上月底,他在中山学院组织的人力资源论坛就吸引了400多名企业人员前来参加。类似的活动每一到两个月就有一次,满足他们交流学习的需要,加强双方沟通,学校的影响力也在企业人资管理人员间建立起来。

  对学校而言,这种与企业紧密关系的做法也发挥出了促进学生就业的作用。2009年,该校的就业工作就被评为全国先进,近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保持较高水平。“我们不再是坐等企业上门招聘,而是主动走出去与他们接触,解决他们的用人需要。”梁辉文说。

  公选课搬到宣讲会现场

  在梁辉文看来,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的主要原因是就业观和求职心态未调整好,掌握的就业信息与招聘单位不对称。于是,各校招生就业处的老师想尽办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为大一新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让他们提前对未来有所准备;开通招生就业处微博、微信公共账号,一有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就会及时向学生推送,让他们更好地把握机会。“用网络工具推送信息效率很高,有时候甚至其他学校的学生刚开始投简历,我们的学生就已经在面试了。”梁辉文说。

  在网投简历、招聘会、宣讲会等多种招聘方式中,梁辉文发现学生通过校园宣讲会找工作的成功率最高,但同学们参加宣讲会和招聘会时往往还没准备好。“企业来宣讲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招我们的学生。”他说,“但很多学生到现场之前都不知道宣讲会是怎么一回事。”

  于是,他就把大二、大三学生的公选课搬到宣讲会现场:前面是师兄师姐面试,后面是师弟师妹观摩,甚至还会让这些还没到求职阶段的同学做企业的笔试题。从反馈情况来看,同学们都对这样的公选课很感兴趣,梁辉文说:“宣讲会经常会请校友员工来做职业分享,师兄师姐的现身说法对在校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很有帮助,提早观摩过招聘过程,轮到他们的时候就很有经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