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六月的天气逐渐闷热了起来,近日,记者驱车前往旺苍县白水镇团结村易地搬迁安置点,一路上,只见道路两边森林茂密,绿水青山。
白水镇团结村东接卢家坝村,南接同心村,距离旺苍县城30公里,幅员5平方公里。自上世纪90年代起,村里常遭遇山体滑坡的侵害,许多房屋出现了裂缝,部分还出现了坍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现象越来越严重,连山上新盖两三年的房屋也出现开裂现象。2014年7月,白水镇政府进村入户调查确定17户易地搬迁农户。
看过去:日子过得步步艰辛
团结村辖7组,205户694人。现有村道3.5公里,205户人实现安全饮水。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等经济作物,养殖生猪、土鸡、鹅等,特色产业核桃种植面积400亩,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传统种养业和外出务工收入。
采访中,团结村新村建设管理员尹明忠感慨道:由于受交通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地理环境限制,农民种什么都是种一山坡,收一土锅,一年365天脸朝黄土背朝天,也只够半年的口粮。
规划易地搬迁安置的17户62人居住在团结村自然条件恶劣、发展滞后的偏远地带,基本不通公路,即使有路也是泥巴路,出行十分困难,群众收入低,单凭自身努力很难改变居住、生活现状,只有依靠项目补助方能实现易地搬迁安置,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2014年9月20日,通过召开团结村受益农户“一事一议”会议,对村委会编制的实施方案(草案)进行审议,白水镇政府确定集中安置点宅基地场平及入户路建设由村项目理事会负责带领群众自建。
看今朝:新家更比老家有盼头
在团结村易地搬迁安置点,记者看到,17栋搬迁户的房屋已经完成了主体建设,并转入了糊墙、贴砖等工作,砌砖的砌砖,背沙的背沙,现场忙得不亦乐乎。
自去年规划以来,白水镇政府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和“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要求,明确搬迁重点,科学编制规划,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举措,异地搬迁工作进展顺利。
据了解,该安置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7.2万元,全额为中央预算投资,其中:搬迁户建房补助18.6万元、入户路及场平18.6万元。
“缓解区域性贫困和改善低收入农户生存发展环境是异地搬迁工作的导向。”白水镇党委副书记何祥平说,异地搬迁工作以高山远山区、地质灾害危险区、重点水库库区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及市场运作,分步实施及逐年完善,集中安置及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在确保一户一宅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农户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
看未来:明天生活更美好
山区的生活有诸多不便。村民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基本都是能忍则忍,扛不住了才会下山诊治。村里适龄儿童的就学问题也是让家长头疼的事情。
这些问题不仅摆在村民面前,也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2014年10月,确定的17户易地搬迁农户开始修建新房。
在安置点,正在背沙的团结村4社搬迁户尹太斌说,以前在山上的住房是一间由木头和泥巴构成的土房子,时常透风漏雨。看着眼前这面积200多平方米的三层小洋楼,以后家里要铺上地砖和木地板,尹太斌甚是激动。
何祥平告诉记者,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可以杜绝人为对迁出区的森林资源的破坏,使森林植被得以恢复。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和气候条件,减轻自然灾害发生程度,有明显生态效益。
另外,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户的温饱问题,缩小了城乡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同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