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救失联航班盘点:8舰船5商船5直升机

14.03.2014  05:35

  21世纪经济报道 高江 北京报道

  13日政府性搜救力量仍主要集中于原区域,同时协调5艘中国商船赴马六甲海域搜救。

  中国海上搜救力量目前聚集在南海。在诸多信息变化之后中国搜救队伍是转向马六甲海峡,还是留在原定区域?

  3月13日下午18点,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搜救方案未变,目前中方仍会留在既定搜救范围内,完成10万平方公里的搜索工作。经过五日搜寻,搜寻面积已经过半。

  截至3月13日12时,中方8艘舰船和5架直升机在失联海域已连续搜寻100个小时,未发现可疑漂浮物和海底可疑点。上述负责人13日傍晚说,到目前为止,中方未有调整方案的打算。他指出中方仍会坚持搜完既定的范围。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方面表示,拟于14日召开专家咨询会,邀请相关部门专家和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部分成员单位对搜救行动前期开展情况进行研判,制定后续搜救计划。

  尽管中方搜救力量主要集中于原区域,并未放弃马六甲海域的搜救。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负责人透露,已协调“富源山”、“川河”、“珊瑚座”、“兴宁洋”、“新浦洋”5艘过往中国商船在马六甲海峡的划定水域搜寻。

  不过,在境外开展大规模海上搜救行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并没有实践过。对马航MH370的搜救,是搜救中心成立以来海外大规模行动的第一次。

  目前在疑似海域搜寻的中国海上搜救船共有8艘,海警3411船上配备两艘执法艇和两艘救生艇,海军528舰主要负责现场中方船舶搜救指挥任务,其配备的声纳设备也有助于搜寻MH370黑匣子或ELT发出的信号。拥有声纳设备的还有海军171舰和“海巡31”舰。“海巡31”还备有一架直升机,亦担任中方的指挥船。

  海军998舰和999舰均备有两架“直-8”直升机,另有14名医护人员,如果找到幸存者,可立即展开救助。

  此外,南海救助船115轮和101轮是大型救助船,是我国最先进的专业救助船。这些救助船不仅抗风能力强,能在蒲式风力12级,9级海况下安全航行,而且其续航能力达1万多海里,可以长时间搜寻。每艘船还配备了潜水装备、声纳、红外探测、夜视仪等专业设备,可进行夜间搜寻。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亦透露,此次专门挑选了具有搜寻海上航空器经历和经验的搜寻、救助、潜水、打捞专家和人员,携带专业设备随船出行。

  “南海救115”轮等搜救船只不仅配备了由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提供的宽带VSAT卫星通信船载设备,还配备了远程视频会商及全船微波视频信息系统,能够实现船舶与部救捞局值班室的视频信息会商,实时采集视频信息传回北京。

  此前,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开展海上联合搜救演习的经历比较少,“海巡31”轮、“南海救101”轮等参与搜救的船舶,曾在出访东南亚交流业务时,与马来西亚等国进行过单船搜救演习。

  中国搜救中心负责人透露,自3月8日中国交通部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后,中方的救助力量立即被调动起来,包括交通部、海洋局、海警局、总参、海军等部均立即派出精锐队伍参与救助。与此同时,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与越南、马来西亚海上搜救部门的沟通也在持续进行,不断核实失联客机详细情况。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成立于1989年,负责全国海上搜救工作的统一组织和协调。2011年5月,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公室与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中国海上溢油应急中心合署办公,实行一门三牌,归口联系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编辑 衣鹏 陈龙)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