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四川援非医疗队特制装备

22.10.2014  09:48

套装之一:面罩。    

    >>>层层保护 13件套防护服

    整套防护服有N95口罩、防护镜、3层手套、防水雨靴、鞋套、内层分体防护服、外层连体防护服、头罩、防护面屏等13个组成部分

    阻击埃博拉重装出击

    今年2月以来,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成灾,目前已致4500多人死亡,这种高致命性病毒遂令全世界陷入恐慌。在此背景下,接10月2日解放军总后勤卫生部通知,成都军区总医院联合昆明总医院、324医院、59医院等单位抽组了规模为100人、60张床位的野战医院,做好赴利比里亚开展收治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各项准备。从10月5日起,医疗队队员们都在进行物资准备和相关培训,随时准备奔赴埃博拉疫区。

    埃博拉病毒对你我而言,恐怖而神秘。对疫区医疗队员来说,则是生死考验。究竟该如何防护病毒不沾身?记者为此探访了正处于培训中的医疗队,由此揭开这性命攸关的防护之谜。

    如何选人精选,有队员曾赴小汤山抗击非典

    据了解,成都军区总医院抽调的医疗队员来自传染科、呼吸内科、消化科、普外科等重点科室,每名被选中的队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而最终敲定的。在这些队员中,7人参加过小汤山抗击非典任务,5人参加过国际维和任务,“都是非常有经验的队员。

    传染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陈章就曾在2003年赴小汤山抗击非典,“这次与抗击非典完全不同。”陈章说,非典的生物安全等级为三级,而埃博拉属于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感染致死率最高可达90%,远高于非典病毒10%的致死率。

    据了解,目前野战医院正在设计中,完工之后的医院设置有门诊区、留观区、治疗区和重症区四个主要部分,除此之外,为了保障医疗队员的安全,他们的生活区与工作区是分离开的。

    如何防护密封,防护服穿脱约23道程序

    防护服是医疗队必备并且使用频次最多的器具,也是与病菌直接接触的部分。“很多感染实际上都是在穿脱防护服时不小心感染的。”队员介绍,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体液等传染,病菌很容易沾在衣服上,所以每一层防护设备的穿、脱都有严格的规定。

    10月21日下午,医疗队员向记者展示了穿戴防护服的流程。先洗手,再戴第一层防护帽和防护镜,之后戴口罩、检测密封性,之后戴第一层手套、穿防护服……记者细数,整套防护服有N95口罩、防护镜、3层手套、防水雨靴、鞋套、内层分体防护服、外层连体防护服、头罩、防护面屏等13个组成部分,而整个穿、脱过程约有23道程序。“最基本的穿脱原则是从上到下穿戴、口罩先戴后摘、外层手套要压在衣服外、穿脱不颠倒、行走不反向、脱防护服忌抖动等。”队员李斌说,队员们还特意将各个流程单独打印出来,人手一份。

    由于防护服需要完全密封,队员在展示的15分钟内,已经汗流浃背,“所以医护人员每次进入感染区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

    如何培训仿真,设置模拟病区自我考核

    实际上,防护服穿多少、怎么穿脱并不是一次性确定的。队员们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相关信息确定基本防护设备,之后再结合自身状况进行完善。“比如起初是没有头罩的。”李斌说,因为西班牙一位接触患者的护士在穿戴防护服时无意中接触到自己的脸,最终不幸感染,所以在队员们的要求下,特意定做了一批头罩,“材质与防护服一样,套在头上可以起到保护脖颈和头部的作用。

    在医疗队员们的培训教室,按防控传染病要求设置了“三区两带两线”。所谓的“三区”是指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带”指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半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的缓冲带,“两线”则是清洁线路和污染线路。”在每一个区域,应该穿、脱哪些防护服都有严格规定,不能越线穿戴。“

    “目前来看,病毒在本地人中感染率高,救援组织感染的案例在少数。”队员李斌说,“最重要的是要按规定,细心地把防护措施做到位。”目前,队员们主要在进行穿脱防护用品的专业培训,并且医疗队内部还会进行自我考核。

    除了业务培训,队员们还在进行专业英语培训和体能训练。(记者 周家夷 摄影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