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恐引起传染疾病不如改作揖 你能接受吗?

29.09.2014  19:55

    日前,握手这种我们很多年的社交礼仪遭到了置疑,有专家认为,这是传播疾病的一种途径,呼吁“见面拱手”的回归。那么,见面握手真的变成了疾病传播途径?让你拱手或者微倾身体作为打招呼的模式,你能接受吗?

     赞成

    值得肯定的文明倡议

    当我们明白了专家提出这个建议的缘由,也许就能理解专家的良苦用心和善意初衷。

    一则,研究表明,一双未清洁的手上含有80万个病菌,一克指甲垢里隐藏有38万亿个病菌,平均每只手上携带150种病菌,是传播流感、传染性肠胃炎等疾病的主要媒介。握手可以间接传播一些疾病,比如流感、手足口病等。目前正在非洲国家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已经造成了数千人死亡。一些非洲国家的人民不断废弃旧有礼仪,连乌干达总统都出面呼吁国民“防埃博拉请勿握手”。

    二则,“握手礼”是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属于当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产物,而“拱手礼”才是我们的传统礼仪。所以现在改“握手”为“拱手”,从本质上说属于回归传统。当年林语堂先生就说过,中国人传统的见面礼仪比西方人卫生,因为中国人是“”自己的手(拱手),不必去握别人的手。只不过林语堂先生没有想到,不久以后,中国人就放弃传统,改学西方礼仪了。

    “握手”改“作揖”是值得肯定的文明倡议,很多网友之所以觉得专家的观点“不靠谱”,在我看来主要还是习惯力量在作祟。“握手礼”是一个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的社交礼仪,要改变一个人延续多年的生活习惯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是改变一个民族十几亿人延续几十年的礼仪习惯?但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种社交礼仪可以被其他更文明,更健康的社交礼仪所代替,那么就应该有意识地去改变,不求一蹴而就,但求循序渐进。随着采用“新礼仪”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也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这种更文明、更健康的礼仪方式也就逐渐蔚然成风了。(苑广阔)

     反对

    放大疾病传播风险

    见面握手,是当今社会最流行的一种社交礼仪,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和尊重。然而,就因为握手可能会间接传播疾病,便有专家呼吁废除“见面握手”的传统礼仪,改用颇具江湖习气的“见面拱手”,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从小处讲,是小题大做、因噎废食和矫枉过正之举;从大处讲,是社交文明的一种倒退,更放大了疾病传播风险。

    从医学角度讲,握手传播疾病,这种可能性不大,即使存在这种可能性,也是有先决条件的:一是由握手传播的某种传染性疾病,正在大面积流行,二是某人身患传染病,手上却“不干不净”。在这两种情形下,我们可以选择暂时用其他的方式,替代“握手”,但这并不代表就应该废除“握手”。

    试想,因为握手可能会间接传播疾病,面对来访的国际友人,我们能够拒绝同其握手,而改用向其拱手作揖吗?还有,人们在呼吸空气时,也可能会传播某种疾病,我们总不该因此而停止呼吸吧?可见,就因为握手可能会间接传播疾病,就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予以废除,是简单粗暴的行为。

    事实上,社交礼仪同疾病防治并不矛盾。虽然握手可能会间接传播疾病,但是完全可以规避。首先,每个人都要讲究个人卫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除了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之外,应注重保持身体和衣着的整洁,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交礼仪。同时,一旦自己患上了某种传染性疾病,应尽量少在公共场所或社交场合出现,这是对他人身体健康的一种尊重,更是对公共卫生安全的一种敬畏。(汪昌莲)

    ■三言两语

    ●这个主意好!若有人感觉“太陈旧”,也可用双手掌合十的动作表问候。——李加

    ●握手啊,拥抱啊,亲吻啊……实际上我心里还是最认中国的:作揖/合十。——陈香

    ●时代进步,一切都在变化。说不定某天握手这礼仪也会成为历史。——聂桥锋

    ●中国古代文人间的“作揖”是最好的方式!有的人满手是汗湿湿黏黏的,握起来让人毛骨悚然;有的握手前不知做过些什么,握起来让人提心吊胆;有的人体寒,手掌四季冰凉。很不喜欢跟人握手。——邓兵

    ●为避免被非洲的病毒传染,全球人不再握手,全改作揖了!感谢中华老祖宗! ——朴存香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握手传染的细菌最多,击掌次之,碰拳最少。古代的磕头,作揖什么的,最卫生。——黄燕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