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协委员提议公交次卡改年卡 月底不清零

12.01.2014  14:57

    公交次卡月底不“清零”;电动自行车要像汽车一样完善管理办法,上“交强险”;社区就业培训时要对接公共服务项目来接“地气”……昨(11)日,代表和委员们继续热议各类民生热点问题,围绕就业社保、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不少颇具亮点的意见和建议。

    提议1

    惠市民 提议公交次卡月底不“清零

    “您好,请投币!”月末,成都市民邓阿姨乘坐4路公交车刷卡后发现公交卡里的次数又不够了,身上没带零钱的她只有尴尬地下了车。“公交卡月底要清零,每次充值刷卡次数不能充多了,月底经常要少量多次地充,好麻烦!”邓阿姨的烦恼也是一些“公交常客”的烦恼。不少成都市民应该都见过这个景象,每月月初和月末的时候,能代为充值天府通公交卡的超市和专用充值点就排起了队。

    “虽然公交卡一元充值制度的施行为不少市民带来了方便,但公交卡仍然采取月底对未使用完毕的金额予以清零的做法,会给乘客充值带来很多计算上的纠结以及充值点的负担,建议取消!”委员黄薇对此深有体会,今年“两会”上也针对此问题专门提出提案。

    不约而同,另外两位委员朱蓉和万丽也提出了一条联名提案,建议将我市的公交IC卡改成年卡制。“因为月卡制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每人每月至少要充卡2次以上,特别到了月末更要排队充值,改为年卡制,既节约了市民的时间,也使充值点的工作压力减小,建立更多充值点的需求也减缓,能让更多市民体会到公交出行的优越性。

    提议2

    保安全 建议电动自行车上“交强险

    绿色环保,体积轻便,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不少成都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可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其引发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多起来。“不仅交通违法现象突出;一些人骑车速度太快而且技术也参差不齐,安全没保障;电动车没上牌照,没参加法定保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经济赔偿往往得不到落实,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废旧电池的不当处理还容易造成污染。”委员陈炎金细细数了下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还真不少。

    在陈炎金看来,要保障电动自行车的安全出行,相关职能部门就应该疏堵结合,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我建议有关部门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对原有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进行修改完善之后尽快出台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新条例,让骑行者有章可循,让执法者有法可依。此外,还要从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源头上严格把关,交管部门还要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违法查处力度。”更值得一提的是,陈炎金还在提案中建议像推行汽车交强险一样,推行电动自行车的“交强险”。“交强险金额不应过高,100元以内即可,如此就能解决很多安全问题。

    民生环境的改善不仅要出行安全,更需要走得方便。委员何长明的提案就特别强调应该尽快制定地方性法规,加强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管理。“有些过街天桥还没有无障碍的坡道,也并不是每个地铁站都有无障碍的垂直电梯,还有些无障碍设施破旧了却长久没人维护,残疾人和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出行,必然会很不方便。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法规,进行科学论证,提高建筑和过街设施的无障碍建设水平。

    提议3

    促就业 社区就业培训应对接公共服务项目

    都江堰市滨江街道龙潭湾社区,是一个拥有10067人的中等规模社区,居民主要由当地的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组成。社区内,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企业来此招聘用工人员,每年也总会有几次由当地人社局组织的对口培训在这里开展。两年前,社区兴建了一所“龙潭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00多平方米的中心内有12张床位,4名工作人员将这里管理得井井有条。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市人大代表,我非常关注民生话题。比如在我们社区,我最关心的就是公共服务和就业保障问题。”社区书记马明说,过去的对口培训,主要是培训电脑维修工等,这些“旧框框”并不十分适合当地的实情,“有些居民文化程度较低,学电脑很困难,我们希望能为他们提供更多针对性更强的就业培训。就像我们社区的养老中心,最初只有1名专业养老服务公司的技术人员在指导,现在他已经带出了三个‘徒弟’,这些‘徒弟’都是社区的待业居民。”马明认为,像养老中心这类公共服务项目应该在社区内大力发展,用项目来促进就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完善了,品质更高了,取得的成效让大家看得见了之后,就能吸引当地的剩余劳动力主动参与其中,就地解决就业问题。

    提议4

    护环境 让农村要保持“自然美

    “当前,农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应该给予新农村的风貌和环境更多关注,让农村保持‘自然美’。”来自金堂县代表团的段丽丽代表与朱斌、刘述栾、李君亮、钟玉兰、胡玲等多名代表都有关于农村环境治理的建议。

    “成都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当然也希望真正建设出幸福美丽的新村。我认为,大力开展农村院落卫生宣传和治理必不可少,成都要做到村庄主要道路和建筑物整体风貌协调、美观,建筑外墙面或构筑物外表保持基本完好。庭院内干净卫生,保持清洁、无污水、卫生死角,柴草、杂物堆放整齐,摆放有序,有垃圾收集容器;庭院周边干净卫生,林盘无明显垃圾、污水、粪便,生活污水、人畜粪便经过厌氧生物处理,不得直接向河流、沟渠等水体排放。”段丽丽向记者描述。

    “当然,关于环境保护、卫生习惯还需要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习惯。”她还从另一方面进行补充,提倡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为目的,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主要内容,广泛引导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共同打造幸福美丽新家园。(记者 陈瑾 郑莹莹 侯初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