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提案总能引起重视被采纳?李小琳回应

14.03.2017  09:36
为何提案总能引起重视被采纳?李小琳回应 - News.Sina.com.Cn
为何提案总能引起重视被采纳?李小琳回应 - News.Sina.com.Cn
为何提案总能引起重视被采纳?李小琳回应 - News.Sina.com.Cn
来源: n.sinaimg.cn

  2017年,是李小琳履职全国政协委员的第十年。

  十年间,她所在的界别从妇联调整到经济,其职务也从中电国际董事长变更为中国大唐集团副总经理。

  2017年3月12日,李小琳接受“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独家专访,谈她十年履职经历,谈她个人的职务变动情况等。

   谈十年履职

  “一种政治的荣誉感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2008年3月,你第一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走入人民大会堂,还记得当时的心情吗?第一份提案的内容还记得吗?

  李小琳:2008年我第一次参加两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一转眼已是第十个年头了。当时和现在参加两会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一种政治的荣誉感,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我的第一份提案是《加强循环经济立法大力发展新能源》。

  当时新能源发展才刚刚起步,处于萌芽状态。我在2006年筹建新能源公司时,全国风电装机才126万千瓦,而现在我国风电已达1.5亿千瓦,11年增长了100多倍。我那个时候就认准了新能源,一门心思要搞,虽然反对的人不少,反对意见很多,我还是把新能源公司搞起来了,而且很快在香港上了市,成为第一家新能源红筹公司,也很快建成了第一个海上潮间带风电。作为政协委员,我更是不放过每一次机会多方呼吁大力发展新能源。看到现在我国新能源事业欣欣向荣的气象,我真的非常高兴。

  “政事儿”:连续两届政协委员,给你带来的收获和感受是什么?

  李小琳:这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变化很大。我本人在这十年间也做了不少事,也经历了不少事,经历了一些变化;但是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始终不变一以贯之的。我的一个收获和感受就是,不管外在的东西如何变化,只要你保持一份初心、一份公心,你所做的事,你所说的话,大家是会记得的。有些事情、有些理念,当时可能会有一些不理解,但过一段时间,回过头来看,认同的就会越来越多。

  “政事儿”:从2008年到2016年,9年间你共提交了36份提案,有人说,你是在业内提交提案最多,建议采纳最多的委员之一,为什么你的提案总能引起关注和重视,很快被采纳呢?

  李小琳:我的提案主要集中在电力和能源领域,以及与能源紧密相连的生态环境领域,估计超过三分之二吧。我的这些提案和建议,全部都得到了回复,大部分都得到了采纳和实施。不是说所有(提案)都能立即得到认可和采纳。有一些当年就被采纳,出台了相关政策。譬如我在2011年提交的一份《实施发电优化促进节能减排》的提案,当年就被国家电监会充分采纳,出台了建立厂网合同电量分层优化机制的政策,取得了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有些则是在一段时间之后以不同的形式被采纳和实施。譬如我在十年间提交的多份关于电力改革和行业发展的提案和建议,很多都在2015年发布的电改9号文和去年发布的十三五能源规划和电力新能源等子规划中得以集中体现。

  我的一些提案和建议甚至直接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完整体现,譬如今年总理报告提出“打好蓝天保卫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要加快解决散煤污染问题,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这也正是我在2015年提案中提出的建议。

  大部分被采纳和实施,我想有两点,一是这些提案都是我多年对行业积极探索、实地调研、深入思考的成果,二是这些提案都是我出于初心、出于公心的呼吁。

  “政事儿”:你今年提交了哪些提案?

  李小琳:今年我带来的2份提案仍然都是能源的事,第一份提案是关于建设现代能源服务体系的建议。能源服务就是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用能解决方案和代理服务。建设现代能源服务体系,就是要有一大批专业化的企业,以更加清洁环保、安全可靠、经济便捷的手段为用户实现光明、动力和温暖的能源效用需求。

  第二份提案是关于推进分布式能源加储能规模化发展的建议。这其实正是一个基于用户侧思维的新的能源解决方案。随着分布式能源加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成本的快速下降,这一能源解决方案已具备规模化发展的条件。如果能让广大的居民和中小工商业用户,以这种方式便利地参与进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就真正建立在千家万户的基础之上了。

   谈工作调动

   学会接受,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大家都十分注意和关心,我们知道2002年你到中电投工作,2003年你作为中电国际总经理创立了两家上市公司中国电力和中电新能源,2015年6月你离开中电国际到中国大唐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你如何面对啊?

  李小琳:每个人都喜欢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晴日,但我们也会遇到狂风暴雨,还有意想不到的事,所以我们要学会面对、学会接受,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及时调整改变自己的心境。作为一名电力工作者,可以说我一直都在电力能源事业里成长,从小到大,所见所闻,所学习所思考,以及我毕生的工作和事业,都在这里。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电力跟不上,既缺电又缺资金。当年我30出头,刚从国外学习回来,回到电力部工作,初生牛犊,凭着一腔热血,请求建立境外融资窗口,引资办电,就是这么一份初心,要让老百姓用上电。后来电力部在香港成立中电国际,组织上就要我去参与筹建,我从一开始给这家公司定下的使命就是“追求梦想,产业报国”。这个梦想,就是这份初心。

  这些年一路走来,我的心路历程总结起来就是三个梦想:首先是“光明使者”的梦想,就是想让每一个边远山区的孩子都用上电;然后是“碧水蓝天”的梦想,就是想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现在是“千家万户”的梦想,就是要让千家万户更自主更高效更便捷地用上清洁能源。所有这些梦想归结到一份初心,那就是,衷心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美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这是我们每一位电力能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谈新能源发展

   我深刻认识到能源转型的不可避免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你曾在2008年作为唯一中国企业代表参加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并在潘基文、戈尔之后第三个作大会发言,2012年又以联席主席身份参加了IEEE柏林智能电网大会并作大会发言,这些中国声音都曾引起较大的反响。这些国际交流是否对你前瞻性深入思考中国能源问题有很大的影响?

  李小琳:这些年能源转型的形势比我们想象的更快。对能源体系低碳化和智能化转型,现在在国内也已经普遍接受了,但就在几年前接受度还不是很高。正是在与国际同行的交流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能源转型的不可避免。

  2011年,我组织了一个团队进行研究和探索,我们还编制了一整套包含168个指标的绿色用能当量指标体系。我那几年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融合发展,实际上就是现在讲的能源互联网。

  2013年和2014年,我在前几年的探索实践基础上,集中提交了《开展绿色智能电力系统试点建议》、《建立国家低碳智能新城镇试点建议》和《大力推动分布式与智能电网实质性发展建议》多份提案,这些提案讲的都是能源互联网理念,当时业内都感觉这是个趋势,但在短期内难以实施;但是,连我都没想到,在电改9号文之后,能源互联网的思想能这么快被广泛接受,并迅速付诸试点实施。我的这些提案后来都被收录进入了《中国智库发展报告》之中。

  “政事儿”:从你的回顾与展望中,可以看到中国能源发展转型的大趋势。

  李小琳:是这样。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我和你一起回顾梳理了我这十年的政协履职之路。一定意义上说,我的议政建言之路,也正和我国能源发展转型之路相吻合。我的思考和探索,只是千百个电力能源工作者中的一份子,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我唯一可以问心无愧说的是,这一路走来,我始终坚持了我的梦想,坚持了我的初心。从光明使者,到碧水蓝天,到千家万户,这是我一脉相承的思维链条和心路历程。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撰稿/新京报记者 袁静伟 照片由李小琳提供

责任编辑:瞿崑 SN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