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民众对反腐的信心
2013年9月初,两则新闻提示党和政府对互联网的政策取向:
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到网站调研,要求“了解、收集社情民意,畅通监督渠道”,“重要舆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9月9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不法行为“亮剑”,一批造谣传谣的大V由此落入法网。
这两件事告诉我们,面对互联网这个社会转型期的“最大变量”,既要善管互联网,更要善用互联网,借助互联网回应社会关切,积极主动应对和引导舆论。
近年来,公众对反腐问题高度关注。人民网连续13年推出全国两会热点调查,梳理了21个话题,邀请网民投票并征集意见留言。今年有近340万人次参与投票,“反腐倡廉”话题由2013年关注度第三位升至今年的第二位,得票超45万。
仅在新浪微博,有关“网络举报”的博文就有百万条。一块名表,一包天价烟,一件奢华佩饰,经网友“众包”式举报,都可能成为贪官落马的导火线。包括网民在内的大众呼声,有力推动和配合反腐工作。但也带来一个问题:网络反腐有时乱箭齐发,容易伤及无辜,对干部形成妖魔化的“刻板印象”;一些网友往往采取有罪推定,违背现代法治准则;正当的网络举报与恶意的网络诽谤容易混淆,滋长造谣传谣的不法行为。纪检监察机关办案不能仅凭网上的议论和传闻,需要经过认真而专业的调查,取得充足扎实的证据。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开通,把充沛的网络舆论能量纳入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轨道。其开通的网络举报板块,一度日均收到举报800件,网友可登陆查询举报办理情况;“曝光台”栏目第一时间发布查办案件的情况,新闻媒体已经开始“习惯”从这里获悉最新查处的大案要案;“四风”问题举报窗,吸引了众多网友发帖提供线索,理性建言。而且,网站还链接了其他党政和司法机关的举报网站和举报电话,方便按图索骥。同时,所有门户网站都在首页设置了“网络举报监督专区”,链接到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等6个党政和司法机关举报网站。
这些与时俱进的反腐通道,把网上可能无序化的诉求导入规范化的法治程序,提高了网络监督举报的成功率和正能量,用互联网增强反腐机制的效率、弹性和张力,让每一起网络举报的落实都能增强公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念,增强社会的向心力和粘合度。
网站的另一个特点,是关注反腐大案要案与干部作风的细小问题并重。周周点名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以基层违规个案为主,但恰恰是基层干部的所作所为,严重影响公众观感和干群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拍苍蝇”与“打老虎”意义同样重大,遏制群众身边的小微腐败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和化解基层治理中的矛盾冲突,促进社会互信和社会和谐,这是管长远的反腐举措。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对那些不收敛不收手的贪官,是一把“髙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对于广大党员和民众来说,网站每一次的及时“发声”,都是对执政党反腐信心的极大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