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精准扶贫 加大帮扶力度

06.07.2015  12:46

      近日,在凉山州召开彝家新寨建设推进会上,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精确识别是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

  精确帮扶是关键。按照习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具体的说,有四个方面。一是到村到户。重点做到“六个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二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三是资金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专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现金直补或材料直补到户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四是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

  精确管理是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三是扶贫事权管理。省、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

  (陈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