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成德同城发展的政策建议

28.10.2013  18:50

【专报要点】成德两地地域距离近,交通便利,产业关联度大、互补性强。本期《专报》提出,可以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规划引领、深化产业合作、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合作,推进成德同城化,增强成都作为首位城市的带动引领作用。

推进成德同城发展》课题组在剖析成德同城发展具备的有利条件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成德同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成德同城具备有利条件
(一)成德地域空间连绵一体。成德两地山水相连、风土人情相近,距离仅50多公里,两个主城区之间广汉、新都、青白江等城镇群连绵不断,地域广阔平坦,同城化发展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二)成德基础设施初步一体。目前,成绵、成德南、成什绵、成都一绕、宝成线、108国道等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网络,使两地实现了交通“一体”,有效降低了两地之间的通勤成本。未来随着成绵乐城际铁路、成都二绕、天星、旌江快速干线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加快建设,德阳各县(市、区)均进入成都“1小时经济圈”,为加快成德同城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成德产业关联度大、互补性强。两地产业特色鲜明,成都以现代服务业为主,2012年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9.1%;德阳工业发达,2012年占GDP比重达60.2%,加上德阳劳动力资源丰富,与成都产业互补性很强。此外,德阳是重装基地,成都科研资源丰富,产业对接意义重大。
(四)成德同城将增强首位城市的带动引领作用。成德同城化不仅有助于增强首位城市成都的实力,还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好地发挥成都的引领作用,带动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腾飞。
二、推进成德同城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合作长效机制。一是提升战略层次。将成德同城上升为全省区域发展战略,按照“广佛同城”模式优先推进,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探索跨界合作。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四川省建立由相关领导挂帅,两地市委书记、市长参与的领导小组,成立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环境保护等各类专责小组,加大推进力度。三是按照“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合作长效机制。
(二)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动合作事项。一是尽快启动编制《成德同城化发展规划》,制定实施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发展,明确一批先行先试的重点推进项目,筑牢“同城化”建设合作基础。二是建立健全规划衔接机制,加强两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重大规划的衔接协调。
(三)深化产业合作,提升区域经济实力。一是推动产业合理布局,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抢抓“外资内移、内资西移”的机遇,建立合作机制,形成有效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整体合力。二是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促进产业优势互补。成都服务业发达,需要拓展发展空间;德阳服务业发展滞后,劳动力资源丰富,两地在服务业方面合作空间广阔。三是强化产业协作,提升整体竞争力。德阳是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成都是国家新能源、新材料、民用航空产业基地,两市可以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民用航空等方面,加强产业配套和产业协作,启动一批园区共建项目(如德阳正在筹建的保税区可与成都合作共建)。
(四)坚持交通先行,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一是推进成德交通全面对接,推进天星、旌江快速干线、成都二绕、成都经济区外环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城际公交,将部分成德跨市公路客运班线改造提升为“成德公交”线路,配套建设公交换乘枢纽场站,试行成德公共交通“一卡通”;实行两地高速对川A和川F牌照车免费通行,降低两市通行成本。二是统筹两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通信网、无线宽带网、数字电视网等的融合,通过两地共用028区号实现成德通信同城化。三是共同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建设物流园区和支撑物流体系的交通运输设施平台;建立便捷的配送分拨体系,构筑完善的物流网络平台;建立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五)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合作,共建“成德优质生活圈”。在推进社保等领域合作的同时,全面推动教育、文化、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一是全面梳理,按照“由易到难”推进民生合作项目,使两市群众更多地享受成德同城带来的切实利益。二是促进两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两市高等教育双向招生规模,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教育信息的共享。 三是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修复、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健全成德全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实现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污染同治。四是着力构建以文化体育场馆、展览馆、博物馆、科研院所(研发中心)及学校基础设施为主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章来源: 网站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