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深入推进“局长进大厅”直接服务群众活动
为提高领导干部服务群众能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2012年,成都市在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了以“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值守政务服务大厅前台窗口”为主要内容的“局长进大厅”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2013年,又将这一活动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长期开展并形成长效机制,实现了“企业满意、百姓获益、局长认同”的三方共赢互促局面。
一、统筹组织,常态开展
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凡在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独立办事窗口的部门主要或分管领导定期到政务服务大厅现场值守,通过直接面对面接待和服务群众,主动“问需、问效、问计”于服务对象,“零距离”了解服务对象的诉求,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并梳理汇总形成台账。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求做到尽快解决、当面答复;暂时解决不了的,务求做到解释清楚、争取理解;对涉及的政策性问题,力求做到认真研究、妥善回复。“局长进大厅”活动开展以来,成都市每月都将活动安排表在媒体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并在市政务中心服务窗口设置“局长进大厅”公示牌,公布各部门值守窗口的负责同志姓名、职务、值守时间,方便群众咨询或投诉。
二、贴心服务,成效明显
“局长进大厅”活动搭建了部门领导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有利于监管部门深入了解服务对象需求,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一是促进了窗口单位作风转变。局长带头值守前台窗口,直面矛盾和问题,紧抓快办一抓到底,积极促进问题有效解决,带动整个窗口单位在履职尽责、求真务实作风上有了较好的转变。二是提升了服务群众工作效能。局长值守前台窗口,亲自办理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针对性制定减少办事环节、加快审批速度的措施,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效能。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局长进大厅”活动进一步强化了领导干部和窗口人员的宗旨意识和执政为民理念。活动期间,各部门解决群众诉求问题2000余件,其中不乏长达数年乃至数十年的信访“老大难”问题。2013年1月以来,成都市“局长进大厅”活动已开展14轮,市级部门477人次主要或分管负责同志共先后到政务中心窗口值守,共办理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10079件,现场接受群众咨询8145人次,受理群众反映问题及投诉2424件次,接听电话咨询6870余次。
三、巩固成果,深入推进
成都市开展的“局长进大厅”活动,始于市级政务服务大厅,却不止于市级政务服务窗口。目前,“局长进大厅”模式已深入到各区(市)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2013年11月,成都市纪委、组织部、监察局、政务服务中心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市进一步深入开展“局长进大厅”直接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意见》,通过健全保障措施、规范活动开展、强化结果运用,切实将“局长进大厅”这一关注民意、服务民生的举措引向深入,极大增强了活动的影响力和服务效果。
(一)加强统筹安排,健全保障措施。一是结合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阶段工作的重点制定活动开展方案,按照每个工作日至少1名部门领导值守的标准,在每月28日前确定下月进驻大厅的部门、时间和窗口,并在网站或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告。二是加强现场组织协调,广泛宣传活动,引导群众规范有序地反映诉求。
(二)规范活动内容,着力问题解决。一是明确各行政审批部门是“局长进大厅”活动的主体,每月至少安排1名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值守。二是入驻部门提前梳理需部门领导现场协调解决的事项,主动约请行政相对人到服务窗口集中办理。三是入驻大厅领导直接受理和处理群众的问题反映和投诉,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尽量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督办回复;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问题,要了解情况并在2个工作日内转相关职能部门。
(三)强化考核评估,加强结果运用。一是紧扣活动内容和要求,每月对值守部门的领导干部入驻、窗口工作秩序、服务事项办理、现场及移交问题处置、问题台账建立、群众反响以及活动开展其他情况进行量化评估。二是纪检监察部门采取明察暗访、电子监察、邀请特邀监察员和媒体记者参与监督等方式,每月至少开展2次监督检查。三是组织部门将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入驻部门党委(组)班子考核和领导干部日常考核的参考。纪检监察部门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部门班子成员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政务服务中心每月考核结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考核和行政审批效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