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破解农村缺钱城市缺地难题

22.10.2014  14:01

渠县李渡乡狮牌新村新貌。 本报记者 赵若言 摄   

      10月15日,达州市渠县李渡乡狮牌新村。

  青色琉璃瓦,白色砖混墙,一座座富有浓郁川东民居特色的两层小楼错落有致。“我们新村还配套超市、休闲健身广场、合作医疗站、村民活动室呢。”村民孙仁友告诉记者,他是去年年初搬进新房子的,“以前的老房子全都恢复成了耕地,这几天正忙着种油菜。

  李渡乡党委书记杨小春说,不管建新房,还是拆旧复垦,都离不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变了样,荒地变成了富矿。

  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呢?记者日前到达州渠县、万源等地的乡村进行了采访。

        为什么整治?

        城乡发展脱节的现实倒逼

        2011年起,达州便开始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2014年又被达州市确定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突破年”,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开展得更加热火朝天。

        如此下大力气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究竟为哪般?“达州的发展现实逼得我们不得不进行整治。”达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罗旭刚说。

        2011年以前,达州大多数农村都是一幅房屋破烂、道路坑洼、土地贫瘠的景象。“那时候,我们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我家住的毛坯房每年都需要修修补补。”达州万源市铁矿乡铁矿坝村村民吴广回忆。

        另一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每年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都很紧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也很匮乏。”达州市国土资源局规划耕保科工作人员陈海军说,城乡发展差距越拉越大,城市缺地,农村却有大把可利用荒地。

        “金子般的土地,咋能撂在那里晒太阳!”达州下定决心进行农村土地整治。

        这一整,就真整出了成效。2011年-2013年,达州通过实施自求平衡土地整理项目,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还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益、改善了生产条件,整治效果“比预想的还好。

        尝到了甜头,各方的积极性更高了,自然又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土地整治的开展。

        渠县土地整理中心主任罗晓双介绍,以渠县为例,今年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突破年”活动,已经完成了8个土地整治项目,整理了15万多亩荒草地、河滩地和撂荒宅基地。还实施了4个增减挂钩项目,通过对农村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因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把集约出来的土地指标腾挪到城市,新增城市建设用地1400亩。

        怎么整治?

        夯实资金保障 调动农民积极性

        针对达州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如何夯实资金保障是搞好农村土地整治的关键。罗旭刚说,“达州从一开始就认清了这一点。

        “全市上下都很重视,”罗旭刚介绍,市、县两级财政建立了农村土地整治资金专户,今年全市8个市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所需0.85亿元资金全部从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中列支,纳入市本级当年财政预算,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所需资金。

        此外通过整合交通、水利、农业等各类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账管理、统筹安排”原则,统筹各类资金安排到农村土地整治区集中使用,变“分散输血”为“合力造血”,发挥各项资金的叠加效益。

        同时,在坚持规划先行、计划控制、项目管理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引入银行贷款、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土地整治,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稳定的回报,使贷款能偿还,投资有回报。

        资金有了保障,整治起来就有了底气。但罗旭刚也承认,一开始进行农村土地整治,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能边干边探索。”达州万源市铁矿乡党委书记赵定理告诉记者,铁矿乡在如何保证土地复垦质量方面就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赵定理说,在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设计,农地整理、农村居民点分布、旧宅基地复垦、拆迁补偿等方面,广泛征求农民意见,保证村集体和农民受惠得益。同时建立由监察部门牵头,国土、财政、审计等部门参与的项目监督监管机制,并邀请项目区群众代表监督项目实施。

        效果如何?

        两年获取新增耕地指标3.9万亩

        农村土地整治到底给达州带来了什么?“至少把旧账都还上了。”罗旭刚笑着说,以前达州不仅没有任何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可用,而且还欠了很多需要补充的耕地指标。“现在,耕地指标都补充上了,也有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可用,形成了良性循环。

        杨小春也说,这一年,光是把乡上分散、闲置的旧房子进行复耕,就增加了640多亩周转指标。杨小春认为,农村土地整治,有效破解了新农村建设缺资金、城乡统筹发展缺抓手、城镇建设缺土地、农村发展缺活力、农民增收缺后劲、耕地保护缺动力等一系列问题。

        仅在狮牌新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依托土地整理项目及其他涉农项目,配套了塘、沟、渠、池、路,整理成高标准农田,实现新增粮食产能15万公斤。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该村流转土地种植红心琯蜜柚、莲藕,发展养殖专业户,实现了产业带新村、新村促产业的新局面。

        吴广也住进了铁矿坝村沿山坪组新村综合体聚集点。“以前的土坯房拆了,恢复成了耕地。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2011年-2013年,达州获取新增耕地指标3.9万亩,建成了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基本农田75万亩,恢复了灾毁耕地17.17万亩。还通过规范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有效拓展了城镇建设用地新空间1万余亩。“更重要的是,自今年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突破年’专项活动以来,农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10%。”罗旭刚说,通过农村土地整治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还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益,实现耕地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收,有效促进了达州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我们计划通过‘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突破年’,获取2万亩新增耕地指标和1万亩挂钩周转指标的目标。”罗旭刚信心满满地说,“在8月底,已经完成38个土地整理项目和28个挂钩项目的申报工作,实现计划目标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