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 成都如何“率先”?

03.01.2018  04:47

  □本报记者 张明海 史晓露

  12月29日召开的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锁定新的经济发展总目标:率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路线图。

  “率先”的底气何在?动力何来?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走在中西部最前列

  2016年,成都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今年继续稳中有进。

  在比较中定位经济坐标: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看,去年成都GDP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4‰,与世界排名第50位的新西兰已经相差无几;从区域竞争合作态势看,要求成都与周边区域从低水平同质竞争向转型升级、协同发展转变;从经济与城市发展协调性看,由区域中心城市跃升到国家中心城市,需要成都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回归生活导向。

  基于形势任务的变化,成都确立了新的经济发展总目标:率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坚决纠正围绕速度判断经济形势的思维惯性,引导政策重心和工作着力点转向追求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上来,蹄疾步稳推动制度建设和动能转换,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走在中西部最前列。

  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

  目前,对于成都来讲,寻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十分重要。

  成都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产业功能区建设、深化创新生态链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例,成都将以66个产业园区(集聚区)为载体,加快推进以产业新城、特色镇、特色街区为主要形态的产业功能区建设,创新“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演进模式,积极推动以“互联网+智能制造”和农商文旅聚合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业态。

  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成都将分别从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围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三个方面入手,加快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推动“六大经济形态”和“七大应用场景”加速转化为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能。

  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主体。成都承诺,将以政策支持和专注服务的韧劲,向企业和人才释放最大的诚意。

  此外,成都还将强化企业“走出去”模式创新及服务保障,推动优势产业、企业、技术、品牌向省内市州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输出。推进五项制度改革

  如何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撑?“五项制度改革”被放在显著位置。

  推进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会议透露,将加快启动组建规模700亿元的成都发展基金(二、三期),充分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推进以效率为导向的国资经营评价制度改革。把降负债作为第一目标,今后3年市属国企平均资产负债率每年要以降低2个百分点为考核目标。同时把提效益摆在突出位置,培养一批千亿级的行业领军企业。

  推进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改革。着力提高土地为主体功能区战略服务、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服务、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推进以利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打造一批服务全省全国的成都公共服务品牌。

  推进以成长为导向的企业扶持激励制度改革,形成以成都为核心、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