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推动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框架初步形成
制图/卢浩
绿色发展
激活市场之手 斩断损害绿色发展之手 管好决策乱拍板之手
◎聚焦改革
6月1日起,刚被纳入四川“三江”流域水生态补偿的嘉陵江首试新政:若水质超标,上游市县掏钱补偿下游将更严,若水质改善,下游则奖补上游。
这个涉及19个市州的升级版生态补偿办法,只是全省已基本搭建起的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的重要榫卯之一——以今年5月出台的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为主、其它重要专项方案为辅的“川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其主体框架已初步形成。
激活市场这只“手”
“守住生态,就是守住未来!”2014年全国两会上,甘孜州州长益西达瓦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视作绿色“超车”的关键。
在他看来,关键的关键是先摸清家底。
产权不清,直接后果就是掠夺性使用资源,“公地悲剧”不可避免,更易形成监管真空。建立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为生态环境等公共自然资源找“主人”,正是筑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厦的基石。
这项工作的加速推进以农村改革为号角:截至今年6月,全省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8124.5万亩,占应确权的80.6%,今年底全部完成。5年前基本完成的集体林权确权“回头看”,已核查纠错14.9万宗林地;确权继续向全省最大陆地生态系统草原推进,得益于省级试点,阿坝贾柯河牧场扎西甲初很快将领到崭新的“草原绿卡”……从耕地到荒地、滩涂,从森林、草原到水流,183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不动产登记中心,让全民和集体、集体与集体间边界清晰起来,定权定民心,也定下了保护的责任。
产权一明晰,市场这只“手”便立即被激活,指挥着自然资源向最佳配置与合理利用的方向前进。
2015年6月4日,经过52轮竞拍,全省首例林权流转网络竞价交易在剑阁落槌,750.6亩林地溢价率高达279.17%。不仅是产权,排放权交易等探索也不断“蹚深水”。我省农村户用沼气规模全国第一,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300万吨,已在国际碳市揽金800余万元,如今重心转入国内,预计年收益千万元;经省委深改组审议通过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方案也在多领域试水,多元化补充,还有非国有公益林赎买、新建电站实行分类标杆上网电价、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试点……市场正在成为四川绿色发展的“指挥手”。
阻断损害绿色发展的“黑手”
2015年,稻城没挖一粒金,也没有建一座电站。
这是身处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稻城在生态修复上的努力。“壮士断腕”,绿色谋变却带来丰厚回报:当年,旅游富民不富财政的“魔咒”在稻城被打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首破亿元大关,为2010年的10倍。
发展保障红线是绿色发展之源,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正是从源头上保护生态、阻断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害的根本举措。
2013年,我省着眼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上将全省划分为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三大类功能区域。其中,限制开发区域占全省幅员近8成。这绝非“固步自封”,彰显的正是川蜀大地绿色蝶变的决心。
这只是起步。2013年起,源于四川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设想引发全球关注。2015年,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更是将其写入“十三五”规划。目前,这项横跨川甘陕三省的计划前期摸底划定工作已近尾声。
2015年,我省全面启动划分生态保护红线,为生态安全设底线。“一旦划定就不可逾越!”这项庞杂而深远的改革正高效推进,将为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提供重要支撑,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生态空间保护格局。
今年,我省为42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拉出一张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入围产业实行一票否决,已有产业关停转移。在“限用”“限进”同时,我省还从“限排”发力,2014年底实施的环境污染防治改革方案中,28项事项中有24项聚焦源头严防和过程严管。
从污染末端治理转向源头和过程控制,从源头布局严防,让损害绿色发展的“黑手”正被逐个阻断。
管好干部生态决策的“拍板手”
护航绿色发展,我省首先从绿色考核突破。
2014年,我省出台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明确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不再考核GDP,将考核重点向生态领域延伸,把干部任用焦点向绿色政绩聚光。“减负”的同时,对党政干部在绿色发展上的拍板决策“加压”。
今年,我省出台环保督察方案,每三年左右对各市州督察一遍,督察结果将作为干部考评及任免的重要依据。
而对离任者,照样有高招。
清代,梓潼县官离任之际,都会将七曲山古柏数目签字画押交到下任手中,保证“一株都不能少”。2014年,绵阳在全国率先探索对领导干部实行离任生态环境审计。“一把手”离任前,须向群众交本“生态账”。
2013年,谢晓东和赵飚从三台县委书记和县长岗位离任履新时,执政期间生态账全文向社会公布。因网箱取缔成效突出,三台鲁班镇原镇长提拔为某镇党委书记,而另一镇长却因秸秆禁烧不力被降职……如今,三台这项探索已在梓潼、攀枝花仁和区推广试点。
任期内生态环境明显恶化的,追责;违反环境或资源法律法规审批项目,追责;对严重污染问题隐瞒不报或查处不力,追责;对生态环境或资源严重破坏负有责任的干部,不提拔不重用……今年4月,我省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无疑对干部要求更高,对拍板决策设下环保“紧箍咒”。(记者 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