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动城市教师到乡村进行“教育扶贫”

06.04.2015  10:31

(记者王菲菲)从位于山川地区的中学,来到位于平川地区的学校,再到县城,师范毕业的要瑞萍曾经离开农村来到城市任教。如今,她又回到乡村,和其余23位县城初中的老师到位于太谷县胡村的太谷县实验中学进行“教育扶贫”。

  来到这所由三所乡镇中学合并而成的新学校,要瑞萍说,自己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高跟鞋换上运动鞋。因为在这里,很多事情都必须亲自动手。

  生活慢慢适应了,城市老师给乡村学校带来的变化也在慢慢发生着。

  要瑞萍说,刚来的时候,很多乡村孩子出于羞涩不说普通话。一次有个孩子用方言说要去厕所,要瑞萍坚决要他讲普通话,最终那个孩子克服了羞涩说起普通话。从这些小细节中,城市老师规范着乡村孩子的言行举止。

  城市和乡村老师是互相学习的。比如城市老师在管理上更具柔性,农村老师更接地气。“我们回去后就不单纯是城市的老师了,有了乡村学校的血液,而乡村学校也留下了我们的痕迹。”要瑞萍说。

  要瑞萍所在的山西晋中市是中国较早推行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的地区之一。据晋中市教育局局长鹿建平介绍,该市在2008年启动了教师交流。城市学校实行强弱捆绑交流,一所优质学校帮扶两三所薄弱学校。城乡学校实行盟区式交流,以县城优质学校为龙头,对应两三个乡镇的学校,结盟对口交流。

  “通过教师交流,改变了过去无序择校乱象,让学生能安心在家门口上学。”左权县教育局督学康子荣说。

  晋中市左权县石匣学校距离县城近,过去不少学生要去县里上学,石匣学校曾一度面临被撤掉的命运。随着教师交流制度和其它促进城乡教育均衡措施的实施,学校越办越红火,现在有180多个学生。

  “为什么要到城里上学?城里有的我们这里都有,还有城里的老师来教。”石匣学校初三学生霍雪松说。

  近年来,中国政府重视农村教育,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使得乡村学校硬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师资方面仍是短板。

  一方面,一些乡村教师年龄偏大,学科结构不合理,音体美老师严重短缺,另一方面,许多年轻教师不愿意到乡村,因为农村设施差、待遇低,在那里连找对象都成了问题。

  这一情况在今后有望改善。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将实施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等一系列举措。

  有分析人士认为,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剩5年时间,中国将目光投向了乡村教育这一薄弱环节,进行“教育扶贫”,意义重大。

  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城市老师到乡村交流,有助于提高乡村学校教学水平,改善城乡师资不均衡现状,但关键还是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这样不仅能让城乡教师交流更加顺畅,也有利于留住乡村教师。

  对于这一问题,《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已明确提出,要通过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关键举措,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