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动凉山向国际旅游目的地提升

05.03.2016  04:01

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在盐源县泸沽湖镇调研指导摩梭家园保护开发(资料图片)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彝族的聚居区,生态旅游、民族文化、绿色农业等资源优势突出。如何放大旅游资源优势,推进富民强州、脱贫奔康?记者专访了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

  新华网四川频道:请问林书记,凉山州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定位是什么?近期凉山州围绕旅游产业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如何?

  林书成:凉山州生态旅游资源绚丽多彩,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是凉山的希望所在、后劲所在。我州坚持“全域旅游”战略,着力全区域、全产业、全业态发展,构建“大生态旅游”产业体系,打造生态、阳光、神奇的“大凉山”全域旅游度假品牌,加速推动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经济强州跨越、国内旅游热点向国际旅游目的地提升。

  近期我们主要抓了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规划先行。把旅游业作为全州首位产业来谋划,树牢旅游发展规划“上位”规划意识,将全域旅游的理念寓于其它专项规划编制之中,突出旅游特点和功能,统筹考虑、一体编制。二是基础改善。实施“交通大会战”,构建旅游大通道,开通西昌至成渝昆一小时、北上广三小时“空中走廊”,今年6月,西昌至16县城将实现干线通畅目标;推进旅游“六要素”标准化建设,景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三是项目带动。引资200亿元实施重点旅游景区整体提升工程,加大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和景区创A升级力度,筹建西昌航空公司和大企业换季办公总部基地。四是品牌提升。打造冬春阳光之旅、彝族火把节之旅、泸沽湖摩梭风情之旅、航天科技之旅、红色文化之旅、“寻找中国最美藏区”等旅游精品,在京沪举办“大美凉山”旅游推介会。五是文旅结合。深度挖掘独具凉山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举办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节庆活动,通过竞争取得了2016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承办权,积极筹办四川冬季“音乐季”活动,让更多艺术家到凉山采风、创作,推动凉山民族音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新华网四川频道:请问凉山州委州政府在“大凉山”旅游系列景区建设和产品开发方面具体有哪些考虑?

  林书成:我们将按照“大凉山”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加快景区建设和产品开发步伐,在现有16个A级景区的基础上,力争“十三五”期间新增A级景区29个,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精品旅游景区,着力解决“有世界级旅游资源却无世界级旅游品牌”的问题。一方面,强化极核带动。构建“大西昌”国际度假旅游圈,创建旅游创新发展先导区和国际化度假旅游发展示范区,把960平方公里的安宁河谷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走廊,建设金沙江、雅砻江大峡谷1000公里高峡平湖观光休闲旅游经济带,带动全州旅游产业快速整体推进。另一方面,突出特色发展。以提升彝族火把节世界影响力、推进溪洛渡景区开发为主题,打造东部大凉山彝族文化体验旅游区;以泸沽湖摩梭家园文化体验、木里洛克九百里生态旅游线路探险为主题,打造西部香格里拉国际人文生态旅游区;以会理古城休闲度假、乌东德—白鹤滩高峡平湖金沙画廊为主题,打造南部攀西大裂谷生态休闲旅游区;以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彝海、灵山、越西文昌故里等景区提升为主题,打造北部人文生态体验旅游区,形成全域联动、整体提升、加速跨越的发展态势。

  新华网四川频道:凉山正处于决胜同步全面小康的关键节点,旅游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具有什么样的特殊作用?

  林书成:旅游业综合拉动性强、扶助功能大、受益面宽,通过旅游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进而实现脱贫致富是一条可行而有效途径。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将旅游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十项重点工作之一的有利时机,科学编制“十三五”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并认真抓好72个国家、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我们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原貌”,加强盐源摩梭家园、木里瓦厂、越西中所、西昌礼州等古村落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按照“一个新村新寨就是一个旅游新村”的思路,我们还加快建设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安宁河谷新村,发展近郊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打响彝家乐、藏家乐等品牌,创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旅游村镇,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产品,建设一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综合示范样本,加快建成中国西部旅游扶贫示范区。

  我们还围绕“大凉山”特色优质农产品推进精深加工,加快培育核桃、苦荞、桑茧、果蔬等优质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大力开发民族服饰、漆器、彝绣等旅游文化产品。此外,在抓好南红玛瑙矿保护基础上,借鉴缅甸和其它国内省区宝石矿开发经验,着力开发富有文化底蕴、彰显地域特色的南红玛瑙旅游产品,让贫困群众在参与旅游产品供应链建设中脱贫致富。

  新华网四川频道:凉山州将如何加速推动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经济强州跨越?

  林书成:凉山不缺旅游资源,缺的是大资本运作和全域系统推进。我们树牢追赶跨越意识,以承办2016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为新契机,着力补短板、破瓶颈、促转型,推动凉山旅游尽快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具体做法,一是推进旅游便捷化。持续拓展旅游通道,力争西昌至香格里拉、宜宾至攀枝花、西昌至昭通等高速公路尽快上马,成昆铁路复线及早竣工投运,规划再建1个民航机场、新建6个通用机场,实现游客由“望而却步”到“说走就走,快进慢游”转变;加强景区功能性项目建设,加快建成一批星级宾馆、旅游客栈,下功夫解决游客“进不来、游不畅”问题。二是推进旅游产业化。建立旅游文化投资集团,积极引进、培育一批现代化的旅游龙头企业,把规划打造的精品旅游线路通过市场化方式配置给有实力的旅游集团,鼓励支持中小微旅游企业众创发展、集成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集群。三是推进旅游信息化。建立“智慧凉山·云上西昌”大数据平台、“五彩凉山”旅游信息平台,推动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营销体系建设,构建一体化智能服务体系,实现“一部手机游遍凉山”。四是推进旅游一体化。借助凉山—成都、凉山—攀枝花、凉山—甘孜、金沙江毗邻市州等区域合作平台,推进旅游业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开创优势互补、交通互利、客源互流、市场共享、区域共活的双赢局面。五是增强旅游吸引力。政府主导“形象营销”,通过展示旅游整体形象让外界了解凉山;媒体主推“内容营销”,通过传播最新的旅游资讯让外界关注凉山;企业主抓“产品营销”,通过推广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让外界走进凉山。六是激发旅游新活力。创新旅游产业促进机制,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推荐优质旅游项目挂牌交易,探索建立旅游产业园、跨区域利益分配机制,构建行政管理、企业经营、行业服务相配套的人才支撑体系,营造文明、健康、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